【至于说绕道其他地方,显然不能够代替山海关这一通道。只要山海关还在明朝的掌握中,清军不论绕道进入明朝腹地有多么顺利,都要始终担忧被反封锁进而被歼灭的危险。更不用说,战场上瞬息万变,清军也不能保证自己每一次绕道入关,都一定能够顺利成功。】</P>
【此外,如果哪一天明朝想清楚了,决定冒一次风险,那么宁远和锦州的明军,就有威胁清朝盛京的可能。】</P>
【因此,皇太极决定,重新调整对明朝的作战计划,必须真正突破明朝的宁锦防线。】</P>
【那么,如何突破明朝的宁锦防线呢?】</P>
【在经过讨论之后,皇太极最终定下了一个计划:长期围困。这种方法,在之前的大凌河城中成功实践过一次,这一次,皇太极依旧打算使用这一方法。】</P>
【崇德五年二月,皇太极派出了济尔哈朗以及多铎,让他们带兵包围了宁远,为了保证包围的长期性,还让他们带兵在城外修筑了义州城,并且进行屯田。十二月,又让多尔衮代替了济尔哈朗。】</P>
【随后,皇太极再度派了一支兵马,围困住了锦州城。对于锦州的围困,要更甚于宁远。】</P>
【为了保证清军的战斗力,以及体恤士卒,皇太极对围城的军队实行了轮换制度,每两班一个月轮换一次。而锦州城外的庄稼,都被皇太极指挥清军收割;锦州城外部的明军堡垒据点,也被清军逐一清除。】</P>
【崇德六年,因为多尔衮对于进攻锦州城有所异议,且私自让士卒轮流休假,导致明军的活动范围有所放松,皇太极便更换了多尔衮,又让济尔哈朗代替了多尔衮。】</P>
【随后,他又派了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带兵断掉了松山和杏山前来支援锦州的道路。】</P>
【而原本围城的清军,则是逐渐建立营垒,围着锦州城连成一片,又像是当初包围大凌河城一样,挖出了许多壕沟,构筑了一道严密的包围圈。】</P>
【三月,清军更进一步,攻克了锦州城的外城,彻彻底底断绝了锦州与外界的沟通渠道,锦州城彻底陷入了包围圈内。】</P>
【而此时,在锦州城内的,还是一个老熟人——没错,依旧是祖大寿。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缘分了。】</P>
汉朝,元狩年间。</P>
刘彻干干地“啊”了一声:“又是祖大寿啊。”没想到,在当时奔回锦州之后,他居然一直在这里镇守,没有调动。</P>
所以,这一次,锦州可不是大凌河城,能够因为什么“大凌荒远”就放弃。那么,会是谁来带兵救援呢?孙承宗下了,现如今的辽东方面的总督是谁?</P>
对于明朝的官员,神迹也没怎么讲到。不过,总督这个职位,除却之前的孙承宗外,倒是还提到过一个人,那就是带着明军在明朝内部不断追击李自成等人的洪承畴。</P>
这人看起来还算受明思宗信任。</P>
……总不能真的是他吧?如果真的是他,那到底是明朝已经没人了,还是明思宗又发掘出了什么人选去处理李自成这些人的事?</P>
而更关键的是,清朝在皇太极的带领下,解决宁锦防线,应当就是这一次了。祖大寿就不说了,很可能在最终又选择了归降;洪承畴大约没有成功——按照锦州的重要性,明朝对这一城池的重视,为什么就这么被清军夺取了?</P>
又是围城打援?</P>
不过,祖大寿如果真的再度投降了皇太极的话,皇太极本人倒是应当还是会“恩养”,但是祖大寿的风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