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蛛丝马迹(2 / 2)

“后面两句?”

“阎君给我三千万。夏乾刚才说得对,他在阳世为皇,‘阴’世为卒,阎罗王如何肯给他三千万兵卒呢?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他自己带着这三千万兵卒一同进入由阳入‘阴’。”

“这,这太牵强了吧。”

“豪洲壮志我已眠,这里更有问题。”

“能有什么问题,不就是说他已经没有那些豪情斗志了,如果再给他人生做一次选择,可能还想只当一个无名无姓的普通人呢。”

“错了,这只是一个片面,在这里无形之中就透‘露’出一个地名,豪洲。据我所知,当年朱元璋自幼生活在濠州钟离,也就是如今的安徽凤阳一带。但是他这里的豪与濠有出入,州与洲也有出处。”

“可能是人老了,把这三点水放错了位置,原本是濠的三点水放在了州上面。”

“你的想法的确比较另类,但是,大家应该都知道朱元璋是年老病死,卧‘床’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之内,他凡事都是由太监宫‘女’甚至是那些妃嫔伺候着,这几句话甚至前面的忏悔出自朱元璋,但依他当时的情况,怎么可能还有心力写出这段话来呢?更何况,我专程找人验过笔迹。上一张黄绢布上的笔迹与这一张黄绢布的笔迹完全是出自两人之手,非一人而为。如此,你还认为是朱元璋年老自己搞糊涂了吗?”

“那也有可能是帮他记录这一切的人当时自己写错了啊。”

“朱元璋是什么人,猜忌之人,杀伐之人!但凡有一字的错漏,必遭诛杀。我就简单的提一提。他因为早年当过和尚,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却特别忌讳别人提及此事。所以,他特别忌会有人提到秃,甚至连僧字也不喜欢。一名文士,因劝谏太祖‘惑’于僧言,朱元璋便命武士把他摔死于阶下。大臣陶凯,因为取了一个别号“耐久道人”,最终因犯了朱元璋的忌讳而被处死。像这样一字之错的案例,在朱元璋称帝为王的这段时间,屈指难数。你认为,纵然当时他自己有心无力完成这篇忏悔文,难道当他口述完毕之后,就不会自己用眼睛亲眼检查一遍么?由此可以肯定的是,濠与豪,州与洲都是朱元璋故意安排而为,否则,谁人敢?”

宁‘玉’所提到的这一点,我也曾耳闻了一些,的的确确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不喜欢别人暗中提及他以前的过往,但凡是有一点触碰到底线,他都会想尽办法将对方给杀了,以泄心中之恨。

“那,那你的意思朱元璋看似抒发自己情绪,实际上是留下濠州这个地名?”

“极有可能。”

“接下来的化龙化虫归已去,回到幼时忆当年呢?”

宁‘玉’道:“朱元璋虽然幼年贫寒,但是,他毕竟最终贵为天子,在位一共三十一年之久,九五之尊,自是真龙。这一句倒是没有什么特别,无非是不管死后是怎么样,但是,死期一到,他必须离开罢了。最关键在回到幼时忆当年。刚才张振强提到了关键。”

张振强怔了怔,道:“我有吗,我刚才提到了?”

“你刚才说应该是朱元璋想起年幼时候一些难忘的事,或者美好的事。”见张振强点了点头,宁‘玉’继续说道:“朱元璋出生布衣,年幼之时家境贫寒,为了活下来给地主放过牛羊,家徒四壁,你认为在这段时间他能够有什么美好的事吗?无谓只有一些让他感到无奈痛苦的事罢了。”

“无奈痛苦,呵呵,这我们如何能够知道,要不我去先想办法造一台时光穿梭机,穿越回到朱元璋小时候,问问他?”我如此打趣说道。

其他人都一哄而笑,可宁‘玉’却依旧严肃,郑重道:“我知道一件事,或许与此事有关。朱元璋家境贫困,他父母都是佃户,一家人靠租用地主刘继祖家的田地生活,而朱元璋则是帮地主刘继家放牛,如此勉强艰难的生活。但是在朱元璋差不多才十岁左右,因为由于一场瘟疫灾害,他的父母、兄嫂相继去世。家徒四壁的他,根本拿不出钱来买地给父母安葬,最后还是地主见他可怜赐了一块田地用草席裹着尸体将他父母尸体埋葬。孝义是我中华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精’神,为人子‘女’,孝道便是我们感恩父母刚于身体发肤最好之道,然而,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十载,竟然最后以这样的方式草草将父母尸体埋葬,我相信这可能就是当年朱元璋最难以放下之事。”

吴化接道:“这件事只能说明当时朱元璋的无奈罢了,根本与现在我们所说的毫无半点关联。再说了,你又如何能够肯定朱元璋对这件事耿耿于怀,难以放下?”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