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历数自己学佛的种种好处之后,突然,思路一转,眼泪又夺眶而出。他讲述了半月前忽然降临到家里的一场灾难——他心爱的女儿,突然连续两天吃东西就呕吐,去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胃癌,立即开刀手术,说已经扩散,不能切除,为了保命只能让食物改道通过,暂时解决吃饭问题,今后会一天天恶化,最多还有半年时间。这简直就是当头一棍,全家人天天以泪洗面,不知如何是好。大夫说女儿的病是身体摄入的少,支出的多,积劳成疾,超负荷运转造成的。可老居士疑惑地说,《地藏经》上不是讲礼拜地藏形象、念诵《地藏经》的人可以获得“家宅永安”、“延年益寿”、“疾疫不临”、“诸横消灭”、“恶业消灭”等善报,为什么我念了这许多年的《地藏经》和各种经典,现在反而大难临头了呢?他太太说:“如果不学佛,也不会把女儿搭上。”这样一来本不信佛的亲戚邻居更是怪语四起,甚至快要动摇了自己坚定的信仰。他说:“请问师父,我种了什么因才有此恶报啊?”</P>
老和尚双膝盘坐在宽大的太师椅里,微闭双眼,好像一直在聆听。见居士问,缓缓答道:“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决无假话骗人。可为什么你家突然有此大难呢?这要问一下你自己,除了你刚才讲的女儿积劳成疾外,你自己一头扎进佛法里出不来,不知道佛法与世间法本无分别,而你却把佛法与世间法对立起来。一方面你能把佛法积极介绍给他人,令别人闻法受益,甚至使许多人离苦得乐,这很好。可却又把佛法当成绳索,把妻子儿女牢牢地束缚起来,甚至妻子女儿出门用点化妆品,你也会批评一顿,更别说儿子女儿偶尔听听流行音乐什么的,更是犯了你的大忌,大加训斥,严厉批评。如果稍有不服你的批评,你声音会增高八度,暴跳如雷,把自己当成一贯正确的佛教里的法官、护法和卫士,好像天下只有你才是真正的学佛者。听到佛门内一些不如法的事,耿耿于怀,评三说四。虽然你有一定的正知正觉,但满眼皆是是非,遍地都是外道。要知道世上一切皆有因果,真是修行人不见世间过。你若有对与错的知见,自己的心就先着了魔,进入了魔境。要知道就是真有外边的魔,也没什么可怕,应把魔当成帮助你成佛的善知识。当年释迦牟尼佛作忍辱仙人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非但不心生嗔恨,反而发愿将来自己成佛后,第一个要度歌利王,这才是佛的知见、胸怀和境界。</P>
“你是否知道当你对妻子女儿发过脾气后,他们的心里感受吗?她们被你压制住,怨气释放不出来,闷在心里。而且你的这种无明火,随着社会道德水准越来越低,越烧越旺,家人成了你发泄的对象。长此以往,如何得了?现在的你,是个两面人,一面是一个有爱心、怜妻爱子的好丈夫好父亲,另一面却是一个面目狰狞的着魔的人,重创着你自己的心肝和家庭。现在孩子病危了,你非但不反省自己的过错,反而怨起了佛菩萨不保佑你,佛菩萨再大的神通,也敌不过你的业力。比如你有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修理保养工程师,也修复不了被你任意糟蹋损坏的汽车。你的女儿是个要强的好孩子,工作上总想干出点成绩来,把事情办的锦上再添花。因此她付出了超出自己极限的体力和心力,甚至常常忘记吃饭。自带的素食午饭常被好奇的同事争着品尝,自己却吃不饱饭,又不愿吃外边的饭菜。晚上回家,饿过了头,也吃不下多少饭菜了。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胃的内伤,积劳成疾。痛苦被高昂的工作热情所掩盖,一直到病入膏肓时才去就医,为时已晚。我说的情况对吗?你还怪佛菩萨吗?”</P>
在场的所有居士都被老和尚的话所吸引,好像忘记了请法的老居士。听妙师问,侧目望去,只见他两眼紧盯着师父,泪水沿面而下,胸前已被鼻涕眼泪浸湿了一大片,令人心里既痛楚又同情。</P>
听见老和尚发问,他才回过神来无力地说:“师父,难道我女儿就没救了吗?我求求你救救她,她年轻呀。”</P>
“你还没告诉我刚才我讲的情形对不对?”</P>
“全对,全对,我真是钻进佛法里出不来了,是我害了我心爱的女儿,女儿要是走了,我也不想活了。”</P>
“你死了,你太太也活不成了。她的上腹部十年前就有一个曾让你摸到过的硬块,是吧?”</P>
闻听此言,该居士大惊失色!突然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声,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发出这种憾人心灵的悲痛,震得我耳底嗡嗡作响。只见他双膝猛地跪倒在地,用双手击打自己的头部,被旁边的居士紧紧抓住了他的双拳。他无比悲痛地说:“观世音菩萨啊!我愿下无间地狱,永劫永世不再出离,以换取女儿的生命!观世音菩萨呀,是我对不起我贤惠的妻子,她在十年前就让我摸过她腹中的硬块,我从没想到过它会夺去人的生命,我真的愚痴啊!自认为一贯正确,曾不止一次地说过:‘管我的人还没生下来呢!’我太狂妄自大了。自己着了魔,果报还自受啊……呜呜……我还以为自己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原来是个害人的魔鬼呀……啊啊!我的太太三十年来一直是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呀……我要学佛她跟着,我要吃素,尽管她心里不愿意也跟着我吃了这么多年。后来我提出要分居,断淫欲,而且说分就分,从未想过别人的情感,她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啊……我还一直以为自己很精进啊!现在我才知道,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我简直是个给别人制造痛苦的魔鬼呀!只顾自己,自私自利,我白活五六十年啦……啊啊……”</P>
我以前只听过婆婆妈妈们边哭边念叨,今天却生平第一次听到一位六十岁的自命不凡的大男人边哭边忏悔,如果不是真心的忏悔,怎么会这么不顾及颜面呢!</P>
客厅里一片女居士的哭声,没有一个男人不抽泣的。</P>
这时,我发现只有师父端坐在那里,微闭着双目一动不动。我心里忽地冒出疑问:这么感人的场面,师父怎么会无动于衷呢?是在打坐?还是早已看破什么……</P>
忽然师父开口了——仍然不抬眼皮,虽然声音不大,却立即止住了哭声和抽泣。</P>
“我没有说你女儿一定要死啊!你怎么不问一下求生的方法呢?”</P>
啊?!——客厅的空气凝结了——鸦雀无声。</P>
忽然,请法的老居士跪倒在师父脚下,一个接一个地磕起了响头……</P>
在场的人全都跪了下来……</P>
师父好像没有看到这感人的场面,仍然平静而缓慢地说:“佛法是妙法,一切唯心造。心能令你堕地狱,心能令你成佛,心能令你患病、死亡,心也能令你化解寒冰,转危为安。《大悲咒》是万能的良药,能治八万四千种疾病,但需要真诚的忏悔作药引子。你的女儿假如真的好了,你是不是还要接着发脾气呀?”</P>
“决不!决不发脾气了!我要重新作人。”</P>
“对,要想成佛,先要学会作人。佛对一切众生都慈悲,佛是大觉者,有无上的智慧和神通,可他却从不向弟子发脾气、训斥人。佛讲的法是让你明理的,明白道理后,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去实践佛法,这叫‘明理即事’。我们天天都会遇到许多不能预料的事,因为你已明理,就是你已懂得佛法,所以你就不会被境所转,而会如法的解决、处理事情,也就是明理即事。</P>
“发脾气是修行人的大忌,‘火烧功德林’不是妄说。如果不改掉这个坏脾气,无论一天念多少部经,讲多少次法,度多少人学佛,你自己都出不了三界。发脾气本身就是无明的表现,无明就是不明白。你自己都不明白佛法,怎么可能很圆满的度人?</P>
“在当今的年代,男孩女孩,只要有了正知正见,能够守五戒修十善,甚至能够吃长斋,太难能可贵了。如果你硬要拿出对出家众的戒律去求全责备,是你自己愚痴,这是拔苗助长,你会让他们逃离佛门的。佛法就变成了让人敬而远之的怪物。</P>
“六祖大师不是讲,如果离开世间去寻找觉悟成佛之路,就如同在兔子头上寻找兔角一样,是永远找不见的。女孩儿出门化点淡妆,穿件漂亮衣服,或者年青人在一起听听流行歌曲,只要内容是健康的,都是有益的,不一定非要二十四小时念佛号才是精进。能够知佛法,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就是念佛嘛。生活在世间,面对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明理即事,有择法眼,‘无所住而生其心’。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上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打坐,念念佛号或诵诵咒,既达到了净心解除一天的疲劳的目的,也就算作你每天的晚课。</P>
“好了。我们明白了宇宙的真相,也就是看破。看破了,就要放下。如果看破而不放下,你比没看破的俗人更不自在,因为在你的心头上除了世间的八万四千烦恼之外,又压上了个佛法。现在请诸位把一切都放下,就得大自在。</P>
“珍惜自己身边与你有缘的每一个人,我们佛弟子对动物都能生起慈悲心,怎么还会伤害自己的亲人呢?</P>
“你自己多大年龄才信的佛?什么年龄持的戒?有的居士信佛几十年了,至今不是还在吃三净肉吗?这没有什么对与错,是个时机问题,机缘到了,水到渠成。</P>
“一家人坐在一张桌子上,有吃肉喝酒的,有吃斋念佛的,一桌两制,没有什么不对,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桌多制的嘛。六祖大师在特殊时期还吃了那么多年肉边菜呢,那个菜没有沾上肉味吗?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代祖师啊!</P>
“不要懂了一点佛法,就将自己立于佛法之上,指手画脚,充当佛教的警察,等恶果形成时悔之晚矣。</P>
“天主教、基督教讲博爱,也是佛教的观点。我们要以佛菩萨的博爱心感化众生走进佛教大门来,而不是用争、斗、指责、训斥的方法。</P>
“好了,愿意帮助他女儿转危为安的居士,明天上午八点开始在大殿拜七遍《大悲忏》,回向法界众生。请你告诉你女儿,明天开始在家里自己念《地藏菩萨本愿经》,一直念到她完全康复。今后她可以专念《地藏经》。你自己在明天拜过《大悲忏》之后,开始拜三部《梁皇宝忏》。拜忏时要用心拜,就像你刚才那样才是真忏悔,否则什么忏和咒也不灵的。‘刻骨铭心’,‘惊心动魄’才能感天动地。各位居士是否愿意作这件功德呀?”</P>
“愿意!”声音使客厅的玻璃瑟瑟有声。</P>
老和尚笑了,笑的像孩子般的开心,他那布满了年轮的脸庞如同绽开的夏日莲花,是那样的动人,令人目不暂舍。弟子们都知道老和尚从不打妄语,只要你照他说的作了,没有不离苦得乐的。</P>
临结束前,妙法老和尚吟偈诵一首,令人深思:</P>
空即色来色即空,佛法演绎妙无穷;</P>
以身试法发人醒,菩萨常现苦海中;</P>
若要成佛先作人,度已度人度众生;</P>
常学弥勒开口笑,开怀能容尽虚空;</P>
不骑马来不骑牛,不紧不慢最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