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岁修道奇人,精于“睡功”从明末活到上世纪末(1 / 2)

348 岁的修道奇人,精于“睡功”,从明末一直活到上世纪末!</P>

祖籍为四川成都金堂县锅圈子乡滴水岩村人,生于明末崇德癸未年(公元 1643 年)农历三月初五。明朝末年天下大乱,蜀中尤甚。</P>

八大王张献忠血洗四川杀人如麻,举起宝剑对准一块石碑:「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该死!杀杀杀杀杀杀杀!」这块着名的七杀碑作为文物至今犹存。四川人口在战乱中锐减。</P>

清朝政权稳定之初,见到天府之国大劫之后实在太荒凉了,政府出台了移民政策,从而出现了「福广添四川」的移民潮。金堂县最为典型,许多村落居民语音至今尚带有两湖、福建、广东话腔调。数十年的战乱,瘟疫流行,百姓四逃,枯草青就出生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期。</P>

枯草青自己给他弟子每人留下的一张照片,在他的弟子中没有这一张照片的一定是冒牌弟子。</P>

枯草青出世不久,父母先后去世,便随哥、嫂生活。之后就成了流浪儿童,逃荒、要饭……四处飘泊。飘来荡去,来到道家圣地青城山,被道观一位道长收留,成了一个小道童。</P>

枯草青原来只有小名,没有学名,道长便给他取名为「枯小青」。待他成年以后,年纪已实在不小了,便自行更名为「枯少青」,那是离开道观以后很久之事了。年届百岁前后,他又改名曰「枯草青」,此后便未再改动了。</P>

青城山道观的道长是龙门派传人,精通武术。他在教导枯小青龙门派内功的同时还教他武术与剑术,恩宠有加。枯小青虽没文化,但思想单纯,练功勤奋,上进颇快。</P>

青城山也不是世外桃源,道长仙逝以后,枯小青遭到了师兄们的排挤,不得不四处漂流,或替人种田,或打短工,哪里能混上一顿饭吃便在那里呆一阵子。</P>

在这长期的随波逐浪的生活中,枯小青渐渐变成了枯少青,脚迹踏遍峨眉群山,甚至有一段时间进庙当过和尚。</P>

他自幼能吃苦耐劳,生性随和,过贯艰苦生活,年年过年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枯少青曾跟随一位木匠学习木工手艺,成了能干的木工。</P>

由于他心灵手巧,不久便能干雕花、刻兽等高级木工活。三百余年来他飘遍了大半个四川,从枯小青、枯少青飘荡成了枯草青。</P>

上世纪三十年代,当他漂泊到铜梁县安居镇来之后便真的「安居」了下来,安居于农村的柏自福家,终于结束了长期的漂泊生涯。</P>

柏自福的父亲脚干上长了一个大疮,久治不愈。时逢枯草青在当地行医、卖艺,柏父便请枯老治疗。枯老顺手便在地上抓了一把泥灰,吐几口唾沫,捏了几下,便敷在柏父的疮口上。</P>

说来也妙,第二天柏父的大疮居然愈刚痊愈!柏父遂拜枯老为师,接他到家中安住下来。</P>

在六十年代灾害之年,枯老曾同柏父一起重入江湖卖艺。枯老比较拿手的「技艺」有三项。第一项是叫人把缝衣针断成三节,然后给他包含于口中,他用口液把钢针「焊接」起来,当钢针从他口中吐出来之时,已完好如初。</P>

第二项是把钢针和细线同时吞入口中,吐出时线已穿进针孔里了。最精彩的压轴戏为第三项,他把身上的虱子抓一些出来,放在地上,然后枯老用口哨发布「命令」,一会儿虱子竖向爬,一会儿虱子横着爬,或者「导演」虱子们排成某种队形。</P>

生产队保管粮食的库房老鼠很是猖獗,保管员叫苦不迭。枯老知道后,提出「保管」半年,消除鼠害。</P>

队上应允后,枯老重操旧业,再当木匠,用木头雕刻了猫像模版,涂上墨汁,印于纸上,再把这些纸猫贴在粮库四周的墙上,比真猫还灵,吓得老鼠四处逃奔。不少农民闻讯,也到他家来购买纸猫,据说效果都很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