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 章 107(1 / 2)

咬定卿卿不放松 顾了之 1986 字 10个月前

因某些原因,今天突然出现大量用户无法打开网页访问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首字母+点)找到回家的路!

夫妻俩原本不该想岔开去的,毕竟童言无忌,而且怀里的娃娃都不满两个月。但俩人齐齐联想到了郑泓和元姝的年龄差:六岁,跟他们一模一样。

元赐娴看了眼陆时卿,眼底透露出的意思是:你六岁时候会不会因为抱了刚足月的我而感到悸动?

陆时卿脸上挂的答案有点模糊:可能要回十八年前试试才知道……

但俩人到底不能踌躇太久,眼看郑泓伸臂等着,皇后也在一旁,元赐娴一笑,给拣枝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上前去。

大人的心思,还是不要放在孩子身上了,六岁也一样是娃娃,懂个什么。

郑泓确实不可能有什么想头,只是抱过了居业这样的小弟弟,还没抱过小妹妹而已,见状小心翼翼伸出手把陆元姝揣到了怀里。

拣枝弯身,在下边支力托扶。

陆元姝没防备的脾气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元赐娴本道孩子在完全陌生的地方至少会认点生,不料她分明也没睡着,一被郑泓接过却就顺势一滚,把脸蛋贴到了他小小的胸膛上,然后偎着他舒舒服服闭上了眼睛。

“哇。”郑泓不由发出一声惊叹,大概是从来没见过这么乖的。

元赐娴却想扶额。元姝实在太好养了,要有元臻一半贼劲多好。

陆时卿也很是痛心疾首。虽知小孩子纯净,护犊子的心上来了又觉得不妥,面上道:“元姝身子骨不轻,殿下别累着。”

郑泓眼泛金光,示意一点不累。但皇后听出了陆时卿的意思,笑着叫拣枝把人给抱走了。

他这才恋恋不舍地松手,接下来一直眼馋地瞅着拣枝。

皇后很有慈母的模样,一边跟元赐娴唠闲话扯家常,聊她远在姚州的双亲,一边欢欢喜喜,来来回回地逗三个孩子。

但元赐娴却觉她今天精神头不是很好,比起前几天接待伽斛时要憔悴许多,哪怕再厚实的脂粉也压不住眼下那分倦意。

后宫有后宫的打磨和算计,谁也不容易,元赐娴没太深究,热热切切陪她说话,应付应付场面。陆时卿起始也在旁作陪,后来被皇后指去教郑泓课业。

他想也好,免得那小子一脸好奇猫的样子,老是去瞅元姝。

郑泓跟他学了篇文章,像是有点厌了,说起旁的来,犹豫问:“陆侍郎,我阿姐好吗?”

这话倒是问得没头没尾的。陆时卿又不在南诏,怎么会知道韶和过得好不好。

换作从前,他肯定一句“不知”敷衍了事,但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倒连脾气也给磨圆不少,耐性道:“臣不清楚,殿下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他问完这话,明显感到另一边安静了下来,是皇后和元赐娴止了谈话,像有意在听他的回答。

陆时卿勾唇一笑,明白了。皇后醉翁之意不在酒,叫他和元赐娴抱孩子来,实则是想打听南诏的消息。想来她是在皇帝那边碰了壁,又因宫中四处都是耳目,不便跟朝臣谈私,免得惹了忌惮,所以借郑泓的嘴问,怕小孩子传话不清楚,就在一边听。

可怜一国之后,关心女儿还得如此迂回。

郑泓闻言答:“我昨晚上梦见阿姐了,阿姐在梦里哭,说她疼。”

陆时卿眉头微微一蹙。那这梦肯定不是郑泓做的,而是皇后做的了。都说为人母者跟孩子间隐隐有层感应,他从前不清楚,自打元赐娴一下察觉上回那个孩子是假以后,也觉这种纽带般的联系挺玄乎的。

瞧着郑泓殷切的眼神,他实话道:“臣只知道前些日子,南诏新皇登基,公主被封了后,其余的并未听陛下提及。只是个梦,殿下稍安。”

陆时卿说完,觉得皇后迂回的法子想得不错,但骨子里还是不聪明。

别说他确实不知情,便是真得了什么小道消息,哪可能露老底给她。

片刻后,皇后口中传出一声似有若无的叹息,再不久,说了几句客套话就摆驾回了蓬莱殿。

元赐娴起身颔首目送贵人出殿,心里凄凄凉凉地想,若说大周皇室还有谁是真心惦念韶和的,大概也就是皇后和郑泓了吧。

皇后都走了,陆时卿也打算回府,不料临走被徽宁帝传召,就干脆叫元赐娴和孩子待在含凉殿里等他。

元赐娴接过了郑泓的课业,教了几处后,突然听见他问:“师母知道西面在打仗吗?”

郑泓称呼陆时卿时,因他并没确实的皇子老师的官职,碍于阿爹说的“君臣有别”,不能叫得太亲昵,直接喊他“老师”,但称呼元赐娴就随便一些了。

她闻言,点头说知道。

“打仗不好。”郑泓自顾自嘀咕,“六哥说,我要多学武,但少用武。”

“您觉得六殿下说得对吗?”她问。

郑泓郑重地点点头:“六哥是在告诉我,我得能打,才好不给人欺负,但却得少打,不要随便欺负别人。”说完补充,“咱们大周也得这样。”

“对。”元赐娴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摸完又觉自己胆子大了,撤回了手,望着殿外矮丛里头开得明艳艳的花认真道,“如果您看过白骨露野,哀鸿满山的样子,一定不会想主动发起一场战事,除非……”

郑泓歪着脑袋问:“除非什么?”

她抿唇一笑,没答。

除非这场战事里流的血,是为了阻止更大的牺牲。

徽宁帝召陆时卿去倒也没什么急事,就是谈一谈平王。

老皇帝一直都知道这个儿子很危险。很多年前,朝中除了元易直外另有一名异姓郡王,封地就在淮南,封号淮南王。后来眼见淮南的势力威胁到了朝廷,为铲掉这个异姓郡王,朝廷便费了许多波折与心思,最终将平王调派去了淮南以维系平衡。但这些年来,平王却俨然成了第二个淮南王,虽然姓郑,觊觎的一样是皇位,且还比异姓郡王多了些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