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海一家三口带着郑兴海带回的礼物去了郑兴海外公家。</P>
郑兴海的外家算是书香门第,早些年郑兴海的外公霍勋宸就留学海外,回国时正赶上国内动乱,想要弃笔从戎,为挽救国家危难出一份力,进了黄埔军校,之后从军,可惜在军中一段时日后,彻底看透了当时军中的腐败,就又借一次受伤离了军中。</P>
因为学识不错,进了高校成了一名讲师,在学校里认识了郑兴海的外婆,成就姻缘,两人在学校里任教,也结识了不少进步青年,自己也加入了进去,只是之后有一段时间,总是受到了世情的波及苦了一段时间。</P>
在那段时间过去后,又被请回了学校成了教授,因着有教学经验,又有留学经历,在与外国恢复交往后,逐渐和国外曾经的同学有了联系,消息灵通,自己本来也足够灵敏,也逐渐成了有名的经贸专家。</P>
郑兴海的母亲霍嘉佳幼时一直接受家中良好的教育,在恢复高考后和郑兴海的父亲第一批考上大学,带着才两岁的郑兴海回了京。毕业后更是最早下了海,开始做外贸生意,借助家中的人脉,很快站稳了脚。</P>
郑兴海的父亲郑山也不是普通人,他的父母在解放前就是大资本家,公私合营后,他父母觉得情势不对,悄悄转道香港出了国,郑山因为是家中年龄最小的儿子,当时是不便带着,就托付给忠仆带看着。</P>
那仆人是孤儿,在郑家长大,给了一个郑姓,也真的是忠心,因为世情当时已离了主家几年,可还是念着主家的恩情,在郑家托付时,接了下来,还隐藏了郑山的身份,换了地方住,把郑山当是自己的孩子养着。</P>
郑山当时虽小,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了,知道父母哥哥们都离开了,自己只能靠着郑叔,就跟着郑叔去了县城生活,郑叔,为了不让郑山受苦,一直没有娶妻,一直都努力工作照顾郑山,供郑山读书。</P>
不知道是不是有遗传天分,郑山很会读书,但当时的运动逃不过去,郑叔怕郑山留在县城会被人关注,也让郑山响应号召去了乡下,也是在那里,郑山遇到了郑兴海的母亲。</P>
唯一可惜的是,郑叔没能等到郑山回城就病故了,但他在临去前,给了郑山一个匣子,也是郑山父母离开时留给郑山的。</P>
郑山的原名其实应该叫【郑山哲】,但【山哲】这个名字实在不像是当时普通老百姓取的名字,也怕郑山父母离开后,会有人追查这个名字,就去了【哲】,叫郑山。</P>
等郑家再次回国后,郑家为了让郑山认祖归宗,开始还坚持要求郑山改回【郑山哲】,但郑山不愿,表明自己早已成家,之前读书、生活一直都用的【郑山】这个名字,现在若改了,过去的各种文凭、档案可改不了,会很麻烦。</P>
郑家只好作罢,但郑山若去国外,郑家人还愿意称呼他为郑山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