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好人,毫无疑问。作战勇猛,对法兰西有堪称狂热的爱戴,同时有极为偏执的道德追求,而且亲布尔什维克。”乌尔里希停顿了一下,“打交道倒不多,不过38年我在西班牙见过他,那时他把我痛骂了一顿。”</P>
法伊尔中将和副手对视了一眼,随后将德内尔的信推到他的面前:“看过这封信了吗?”</P>
“有所耳闻,但没读过。”</P>
“现在就读。”</P>
“是。”</P>
乌尔里希上尉拿过信件看了一遍,又端端正正地摆回原处。</P>
“我打算让你负责这件事情。”法伊尔中将看着乌尔里希,低声说道,“和他谈判,给他条船,把那些半死不活的法国佬也交给他,以及低调点。”</P>
“那我现在就行动。”乌尔里希点了点头,碰了一下鞋跟就走了。</P>
于是第二天清晨,坐在沙滩上休憩的德内尔就听到了汽车引擎的声音。既然德国人敢开车到沙滩上,就说明他们是来谈判的(否则早就隐蔽推进、抵近射击了),因此德内尔也不起身,就等着德国军官来到他的身边。</P>
“好久不见,戴泽南少校。(德语)”</P>
“啊,是您。(德语)”听到熟悉声音的德内尔转过身,瞥了一眼黑着脸站在他侧后方的乌尔里希,“您已经是上尉了。”</P>
“我们入主题吧,你们的伤员马上就到,我们的人呢?(德语)”</P>
德内尔一指远处的海上,乌尔里希立刻举起望远镜查看,很容易就找到了在原处海面上架舟浮沉的德军战俘。他们距离岸边已经有一定的距离,即使借助望远镜也只能看清大概的轮廓。乌尔里希还看到了另外一条船上用冲锋枪看押他们的法国士兵。</P>
在乌尔里希观察战俘的时候,德内尔说道:“我不相信你们的节操,所以你们先将战俘交给我们,我们离开岸炮射程之内再交出战俘。(德语)”</P>
“我们又凭什么相信您?(德语)”</P>
“信不信无所谓,我有给部下的命令,在我军伤员离开岸炮射程之前,绝不放行。十二点一到,所有俘虏全部枪毙。(德语)”</P>
乌尔里希闻言冷笑了一声:“我父亲还说您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德语)”</P>
“您的父亲也这么说您。”德内尔依旧面无表情,“我没有兴趣和你继续寒暄,如果要交换俘虏,就必须按照我的条件。(德语)”</P>
乌尔里希思索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按照德内尔的条件,不只是因为此人的品德还算可靠,更由于乌尔里希深知这个极度固执、为了承诺毫不吝惜身家性命的家伙犯起混来有多可怕。</P>
在西班牙的那一幕让乌尔里希到今天都感到不寒而栗,他从来没见过这样一个人,好像其存在的意义就是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而他的一切,包括所有的器官,都是可牺牲的消耗品。</P>
对自己尚如此冷漠,更遑论对其他人呢?</P>
“运送伤员的船马上就到,就照你的条件来(德语)。”</P>
“可以。”德内尔点点头,又开口道,“我还要为西班牙的事情道谢。(德语)”</P>
“那是个错误,下次见到你,我会毫不犹豫地毙了你。(德语)”</P>
“我也是,而且我不会为此向你的父母道歉。(德语)”</P>
两人的交谈可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等运送伤员的船只一到,德内尔便立刻上船离开。</P>
船上操舵的是一个英军战俘。</P>
“免费附赠一个。(德语)”负责看押的德国佬这么说着,就下船离开了。</P>
“开船吧,去和我们的人汇合。(英语)”德内尔对英国人说了一声,便去查看伤员的情况了。</P>
伤员的情况都不是很好,他们中的许多已经奄奄一息了,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拉着探查自己伤情的德内尔的手,向他一遍又一遍地道谢——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成了多愁善感的农村老太,而是他们已经很难发出洪亮的声音,只能一遍一遍地絮叨,以确认德内尔听到了他们的谢意。</P>
“好了好了,省点力气吧,战友们!真想道谢,就养好伤多干掉几个德国佬吧,我军的情况实在是不妙啊!”</P>
————</P>
这次俘虏交换不存在于历史上。</P>
德军在1940年的法国还是要点脸的,放在东欧和巴尔干绝对屠村没商量,不过法国投降后很快就撕下了伪装的面具。</P>
德语中“您”和“你”区别亲疏更多,算不上敬称。在《西线无战事》一书中,就有德国士兵一定要求士官用“您”称呼自己,以表达不想跟对方套近乎的态度。本章中德内尔和乌尔里希的对话毫无客气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