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皇家煤气公司(2 / 2)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弗兰茨还是要出台一部相关法律,确立补偿标准。如果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弗兰茨也只能走法律程序。

根据自由市场的规则,弗兰茨的做法完全是多此一举,毕竟优胜劣汰,点灯人这一职业已经跟不上时代被淘汰乃是必然。

根据这个时代的理论给失业工人的补偿是一种政府干预,甚至可能会导致不平等竞争。

不过奥地利是帝国,帝国政府没法完全依靠冷冰冰的法律。更何况帝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弗兰茨不觉得法律的缺失该由个人承担责任。

同时哈布斯堡家族的名誉更需要维护,弗兰茨不至于为了一点小钱就搞得天怒人怨。

其实煤气公司的建立也有助于工业的发展,一些对温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工厂就不再需要自己造锅炉了。

不过这其中并不包括冶炼工业,毕竟在这种耗能巨大且对炉温要求较高的工业中煤气和煤炭相比,还是太过昂贵。

相比煤气公司带来的经济价值,弗兰茨更在乎的是社会价值。

使用煤气可以大幅降低污染,同时还能减少火灾风险。

弗兰茨可一点也不想把维也纳变成和伦敦一样的城市,黑色的天空不时降下酸雨,白色的浓雾多藏着喜欢开膛破肚的杀人狂,绿色的河水中漂着鱼骨,以及狂笑之人...

事实上弗兰茨在维也纳第二次扩建时期就将工厂迁移到了城市外围,污染重的工厂则迁到了下游,不过工厂对城市污染依然无法避免。

以现在的情况弗兰茨还真不能将工厂全都搬出维也纳,毕竟此时工业可是一座城市实力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维也纳周围的树木被大量砍伐,用木柴生火做饭的人反而一般都是有钱人,平民更多会选择廉价、高效的煤炭。

然而由于很多人缺乏常识,在屋中生火的时候顺手关闭了门窗,由此引发了无数惨剧。

这个时代消防队的水平不能说没有,但只能说十分有限。面对火灾大多数时候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组织结构松散,工具简陋,专业性也十分有限。

此时只有法国消防的专业化程度最高,其实他们是有军事编制的部队,这一制度被后世争相效仿。

英国消防队则是以心黑、要价高闻名于世,虽然有一些志愿者组成的消防队,但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运气,毕竟只是志愿者,工时不太确定。

奥地利帝国的消防体系很有国家特色,既有效仿法国的专业消防部队,又有市场化用工,对于社区志愿者也是来者不拒,甚至还保留了传统的贵族私人消防队。

不过别看名头这么多,实际效率依然低到离谱。

众所周知一件事如果只有一个部门负责那叫责无旁贷,两个部门负责就容易相互推诿,三个部门就容易出现没水吃的局面,更别说四个部门了。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场席卷了四分之一个维也纳的火灾,起初只是一家距离灯油厂五十米外的面包店起火,面包店的老板和学徒迅速扑灭了自家的火势,然而隔壁商户却不幸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