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岩依稀记得,在真正历史上,大唐平灭“高句丽”,貌似也就是在今后几年中。从王伏胜透露的消息来推测,大唐皇帝李治,非常有可能动了“出兵辽东”的心思。
仔细想想也是,“东、西突厥”皆名存实亡,“吐蕃崛起”尚需时日,大唐周边仅剩“高句丽”一个对手。此刻对其用兵,的确是个好时候。
可一旦开启灭国之战,钱粮当如水般洒出,在“用兵西域”刚刚结束之际,再度“征伐辽东”,大唐朝廷的财力决计难以支应。
按谢岩猜测,很有可能是自己当面向李治“灌输海外富饶”的思想后,这位大唐皇帝陛下才动了心,否则以李治的性子而言,不大可能会在“水师”和“军制”两件事上,行事如此果决,基本无视任何异议。
综合当下已知事宜,加上知晓历史走向,谢岩得出一个推断,即大唐“攻伐高句丽”的时间有很大可能会提前,而提前到什么时候,应当取决于“水师”那边的进展程度,当然也包括“勋贵甲兵”所能取得的“成果”。
正是基于此预判,谢岩果断去找贺兰敏之,请其行使“军丞兼任副都督”职权,下令“登州”、“洞庭”两处“水师官兵”,全员开赴“广州”集结;同时以最快速度准备了大批物资,运往“登州”,随船而行。
与此同步的是,谢岩提议,“水师”设“突击队”,由刘愣子出任教官,匡胜为副,二人共同自“勋贵甲兵”中招募少部分忠勇善战之士,加以突击操练,以及熟悉军械、器具,日后可作为操练“水师精锐”的教官。
至于其他作坊、学子和钱号人员的随行,那自是各有用途。
不管懂不懂,甚至连多问一句也没有,贺兰敏之完全采纳谢岩所有提议,直至某日遇见王伏胜才知晓,出发前听取谢岩所说,此乃陛下授意为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