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世子殿下教诲。”</P>
“善长西险些误入歧途。”</P>
李善长十分感激,连忙拱手道。</P>
“先生说笑了。”</P>
“咱可什么都没说。”</P>
“自古明君,都不希望手底下的文武走的太近。”</P>
“特别是有能力的文官和武将。”</P>
“先生应该能够理解才是。”</P>
朱标眯着眼笑了笑道。</P>
“世子殿下所言有理。”</P>
“是善长着相了。”</P>
李善长点了点头,朱标这句话,还真是醍醐灌顶。</P>
他已经猜到了朱元璋为什么这样,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己找个敌人罢了。</P>
因为他的权力太大了,朱元璋不想让他一家独大。</P>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需要有人能够对其相互制衡,如此才能够让君主更好的治理天下。</P>
“先生明白就好。”</P>
“走,咱们去逛逛。”</P>
朱标连忙笑道,拉着李善长快步上前。</P>
“喏。”</P>
李善长点了点头笑道,看着朱标,眼眸之中满是赞赏之色。</P>
......</P>
“真没想到,天下连年战火,到处断壁残垣,应天府,居然能够如此繁华。”</P>
“百姓安居乐业,也就只有大帅这里了。”</P>
一路走来,刘伯温肉眼可见的,百姓脸上一个个都挂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这让他连连点头。</P>
这些年,他走过大江南北,一路上的百姓,不是瘦骨嶙峋,就是眼眸无光,根本就如同行尸走肉。</P>
可这应天府却是一派新气象,确实是让人感慨万千。</P>
“哈哈哈...!”</P>
“先生说笑了。”</P>
“三弟说的没错,先生不愧是金榜题名的进士。”</P>
“先生夸人,可真是让人舒坦。”</P>
“走,先生,那边就是咱刚刚建造的礼贤馆,带你去看看。”</P>
朱元璋哈哈笑道,拉着刘伯温快速走去。</P>
而徐达等人也是笑哈哈的跟在身后。</P>
唯独李善长,虽然明白朱元璋的意思,可内心依旧不是很开心,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P>
之后朱元璋带着众人逛了一遍礼贤馆,并且和刘伯温、李善长三人坐在礼贤馆内聊起了天下和义军。</P>
“刘先生,元璋有一事不明。”</P>
“天下义军之所以屡起屡灭,难以成事,其根由在何处。”</P>
“为何元廷就如此难以剿灭呢?”</P>
朱元璋看向面前的刘伯温,为其倒了一杯水,也给自己倒了一碗,一饮而尽。</P>
“没错,伯温兄,我也很想知道。”</P>
“听说当年伯温兄递交了一份奏折给元廷,痛斥义军。”</P>
“不知道可有此事?”</P>
李善长也连忙插了个嘴道,嘴角上挑。</P>
既然知道朱元璋要让刘伯温对付自己,他也没必要客气,越客气,反而会让朱元璋更加的忌惮。</P>
索性就放开来,想说什么,那就说什么。</P>
只要不得罪朱元璋,这一切,都不成问题。</P>
得罪刘伯温,这原本就是朱元璋想要看见的。</P>
“没错没错。”</P>
“自从先生那道奏折呈递上去,义军可谓是很难发展起来。”</P>
“咱也很想知道,为何这天下义军会这么难击败元廷呢?”</P>
朱元璋也来了兴趣,连忙问道。</P>
“大帅说笑了。”</P>
“当时基对于元廷太过愚忠。”</P>
“也是对朝廷腐败的痛斥。”</P>
“当时基给朝廷一封奏折,上面写着义军的九大痛点。”</P>
“其实,这正是朝廷的九大痛点。”</P>
“可他们却置之不理,让基寒心。”</P>
刘伯温摇了摇头,苦笑道。</P>
原先自己对朝廷也是一片忠诚,可最终他们让自己寒心,也是他们败亡的开端。</P>
“先生但说无妨。”</P>
“咱们义军九大痛点在何处?”</P>
朱元璋点了点头,看向刘伯温问道。</P>
因为朱标也列出了义军的十大痛点,现在他也想听听,这刘伯温所说的痛点在哪里。</P>
“在下就献丑了,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帅莫要怪罪。”</P>
刘伯温连忙拱手道。</P>
李善长嘴角上扬,没有说话,坐在一旁静静的看好戏。</P>
“所谓义军,虽一时兵势浩大,却多难长久,其原因正在于九恶。</P>
“九恶者:</P>
“其一:不敬孔孟,亵渎圣人之道,败坏天理人伦。”</P>
“其二:攻伐无度,形同流寇。”</P>
“其三:时降时反,相互猜疑。”</P>
“其四:粮饷不能自足,临阵不知兵法。”</P>
“其五:掠人妻女财产,只知取之于民,而不知养于民。”</P>
“其六:为将者心胸狭隘。”</P>
“其七:为士者缺乏训练,作战形同群殴。”</P>
“其八:胜时聚集,败时做鸟兽散。”</P>
“其九:此义军与彼义军之间,相互猜疑,互相攻伐。”</P>
刘伯温摇了摇头,立刻将其中九大痛点指了出来。</P>
朱元璋闻之勃然色变,双拳紧握,内心却也无比激动。</P>
不因为其他,就是因为刘伯温说的,居然和自己儿子说的没什么两样。</P>
这说明什么?</P>
这说明他们老朱家除了一个天才,出了一个盖世皇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