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号十四号,曲卓在878厂连轴转了两天。</P>
利用手工搓出来的集线器,给dJS验证机和757机做了联网测试。</P>
从协议到数据互通,再到远程操作,还连了一台Altair 8800改的数据服务器,试验了极简版的bbS。</P>
一帮参加测试的技术人员,在相隔五米多点的情况下,轮番用两台计算机体验了“网络聊天”,并乐此不疲。</P>
十四号晚上,踏踏实实的补了个睡。</P>
十五号麻烦事来了,共录入了两千三百九十四个常用汉字的中文字库编录好了。</P>
之所以这么慢,是因为眼下这年月Gb2312还没影呢。从头制定计算机汉字编码标准,耽误了太多的时间。</P>
中文字库总算有了,输入法却闹出了幺蛾子……</P>
曲卓知道的,最高效的中文输入法是五笔字型。但那玩意大学时学过,毕业后就再也没用过。</P>
五笔字型输入法属于越用越熟练,一段时间不用就生疏。如果二十来年没用,基本约等于没学过。</P>
脑子里倒是有点记忆,从王旁青头兼五一到工戈草头右框七。二十六个键的字根口诀,曲卓只记得头五句,后面的全忘了。</P>
五笔字型忘了,就只剩下拼音了。</P>
全拼效率太低。曲卓唯一会的,又相对高效的是双拼输入法。</P>
而双拼里,用的最习惯的是自然码。便按照记忆规划了键位,并提前编好了程序。</P>
将字库导入757机才只是个开始,要按照上面发的编码对照表,把字库里每个汉字的编码,和输入法的键位链接起来。</P>
好要把系统的数据显示代码和命令代码与中文词库做关联,变成中文界面,中文输入的操作系统。</P>
这是个没什么技术难度,但异常熬人的活儿。</P>
就在这个熬人的过程中,一波又一波年轻的、中年的、偏老的,留着胡子的学问人,不断通过这个那个的打招呼,获准进入机房。</P>
一帮人先是让负责录入的孙彩云,向他们演示汉字是怎么输入。又拿起键位表,一本正经的研究讨论了一阵。</P>
紧接着就有人提意见,说韵母的键位安排不合理。</P>
曲卓不知道“理”是从哪论出来的,反正一群人左一个意见右一个建议,把“zh”“ch”“sh”和二十四个韵母,安排的满键盘乱飞。</P>
随着后面又来了两拨人,机房里的脑袋越来越多,想法也跟着越来越多了。</P>
有人说按照比划输入才科学,有人说要按照偏旁部首输入才科学。</P>
还有人说,不应该把字母排的乱糟糟的,应该按顺序排。</P>
好吧……到这儿,虽然意见乱糟,但好歹都靠谱。</P>
接下来,就逐渐开始离谱了……</P>
有人说,国人就不应该用全是洋码子的键盘!我们要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键盘。</P>
好家伙,这个提议瞬间得到了一呼百应。</P>
紧接着,一呼百应的人们,因为中文键盘应该是个什么样的问题争执了起来。</P>
有个白胡子老头儿咣咣的顿了两下拐棍,等场面安静下来,清了清嗓子,从仓颉造字开始,一直讲到中文简体化……好家伙,嘚吧嘚吧了十几分钟,曲卓完全没听出来他想表达什么。</P>
瞅了眼旁边陪着的徐厂长和俞主任,向俩人投去个询问的眼神,意思是:“这帮人哪来的?”</P>
“……”徐厂长苦笑了一瞬,迅速收敛表情,做认真倾听状。</P>
俞主任则暗戳戳用眼神安抚了下曲卓,意思是:“千万别发脾气,忍忍,忍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