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是夸赞学子的学识,之后的前途不可限量云云的话。</P>
沈淮安不屑巴结州府大人,但不代表其他人没有这种心思。</P>
如今整个大周的风气自是如此,多少寒门学子在还没入京城之前就早早的站好了队,户籍所在的州府一派。</P>
所以大周的学子通过考试,进入任官这一步骤时,会刻意将相同户籍的官员隔开,以防某一州府势力独大,动摇国之根本。</P>
于寒门学子而言,只要能在州府组织的考试拿到靠前的名次,那么之后的路途,不说肆意挥霍,但至少能够衣食无忧。</P>
周遭的学子纷纷拿着酒杯,找寻自己一早就瞄准的目标,州府有头有脸的人家,谁家的女儿哥儿尚未婚配,了解的很是透彻。</P>
于是,在几乎众人纷纷下场的情况下,倒显得沈淮安与另一位学子格格不入。</P>
顶着解元的名号,主要不出意外差错,基本都是京官的预备人选。</P>
可能是沈淮安周遭的气质偏冷冽,从宴会开始到现在还没人真正上前套近乎,虽然蠢蠢欲动的人不在少数。</P>
州府大人从一众热情的学子中好不容易抽身,端着酒杯,径直朝沈淮安走来。</P>
平州的州府大人,名叫邱进,是一个看起来和蔼、好相处的人,身形微胖,但既然能做到一州的最高长官,自然也是有几分能力在。</P>
邱进,原名叫邱财,可见其朴实的愿望,入学堂读书后,夫子觉得这个名字有些俗气,改为了邱进。</P>
出身寒门,摸爬滚打近二十年才到了如今的位置。</P>
沈淮安的考卷他看过很多次,字形有风骨,想法有深度,学识丰厚,对于一些朝堂政事有独到的见解。</P>
排名次若说二三名还能稍稍纠结几分时,那么第一是毫无疑问的。</P>
当时邱进就暗暗下定决心,这人他一定得拉拢。</P>
最好的拉拢方式自然结为姻亲,刚好自己妻妾众多,有几个适龄婚配的女儿哥儿。</P>
“沈解元,怎么一人独饮?”邱进热情询问道,见沈淮安想要起身行礼,连忙摆手,“不必多礼。”</P>
但沈淮安依旧起身,向邱进礼仪周到的行礼。</P>
不骄不躁,很好。</P>
邱进在心里默默评价,官场不缺有才之人,但既有才又知进退的人确实很少。</P>
又询问了一遍沈淮安为何一人独饮。</P>
“晚生好清净,不喜喧闹。”沈淮安回道。</P>
对于沈淮安的答案,邱进没有多评价,对饮一杯后,开始打探沈淮安自身情况。</P>
“家中父母现在何处?”邱进思索一番后,决定先从父母情况入手。</P>
见着沈淮安行为举动、穿着皆不俗,可见从家境来说应当不错。</P>
只是他怎么没听说过宁远府县还有沈府……</P>
沈淮安自然明白邱进的意图,不想和其多周旋,“家中父母早逝,幸遇夫郎,供晚生读书。”</P>
邱进心里一阵遗憾,怎么还让人抢了先,不禁感叹选中沈淮安此人的哥儿眼光毒辣。</P>
转瞬间,邱进已经明白让沈淮安休夫另娶不现实,言语间多是对夫郎的敬重与爱护。</P>
但男人嘛,多几房妾室又有何关系?</P>
就拿他自身来说,成亲早,但有了功名后,对于上司下属塞来的女娘、哥儿来者不拒。</P>
对于自己的发妻,没有爱意,但敬重和锦衣玉食是少不了的,只是福薄,很早就去了。</P>
在邱进的观念里,他之于发妻已是情深义重,虽然妾室不少,但正妻的位子仍是旧人。</P>
如今的妻子,也是在发妻去世半年后才被抬为正室。</P>
“沈解元与夫郎情深义重,可得好好待他。”邱进先是顺着话口夸了两句。</P>
随后话锋一转道:“但若是想要在官场混得如鱼得水,拉近各方关系一定是少不了的。”</P>
沈淮安没有回应这句话,保持沉默。</P>
邱进以为沈淮安将他的话听进去了,再接再厉道:“本官家中正好有一女,相貌生得极好,让她前来伺候伺候沈解元?”</P>
“家中已有夫郎,可以尝尝女娘的味儿,各有千秋啊!”</P>
“来人,去将五小姐请……”</P>
沈淮安已经忍耐多时,此次的桐亲台宴,他本不想参加,但夫子再三叮嘱让他来瞧瞧,在州府大人面前露露脸。</P>
早就听过桐亲台宴又名选婿宴,本来他还抱有希望,应当不至如此,没想到竟会如此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