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君臣相争(1 / 2)

百官惶恐。</P>

纵容皇帝收拢军财大权,百官将沦为提线木偶。</P>

钱谦益无视周延儒前车之鉴,一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出列,义正言辞说:“陛下,内阁,兵部,户部有处理军事经济的职责,再冒设国防总参,财政处,恐削弱内阁,兵部,户部作用。”</P>

新任户部尚书苏茂相亦出列,和颜悦色说:“陛下,臣愚钝,不知财政处作用,若管理官吏疆域,土地等,将与户部职能重复,容易造成冗官。”</P>

闻言,内阁首辅李国普,兵部尚书孙承宗亦好奇相望。</P>

朱由校扫了眼钱谦益,没事找事吗?</P>

你非言官,非兵部,户部,内阁官吏,有问题,也是他们提出问题,你出来做什么显眼包。</P>

他语气平和说:“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政治的归政治,军事的归军事,经济的归经济,内阁制定大政方针,政策律令。总参负责作战,情报,战略规划。财政处规划财税,经济政策,发展方向。”</P>

“一句话,内阁,总参,财政处在各自领域提供方案,六部负责执行落实,故而鲜有职能重合。”</P>

“为迅捷有效处理军务,今后京营,九边,卫所,兵备道的军务统统改奏本为奏折,奏折密封上陈直达龙案,朕亲笔批答。”</P>

此言出,袁可立快步出列声援:“陛下英明,臣支持设国防总参。”</P>

内阁扯皮,六部党争。</P>

满朝官吏无视军国大事从急从快,从严从密的特殊性。</P>

前线军情紧急,朝廷来回扯皮,常常错过最佳时机,或外行指挥内行,造成重大错误。</P>

他对前线将士舍命死战,朝堂官吏背后捅刀子的事儿深恶痛绝。</P>

今所有军务不经兵部,内阁,由擅长军事的国防总参商议,给陛下提供解决方案,保证高效运行,严格保密。</P>

钱谦益神色不悦望了眼袁可立,军务直达龙案,陛下独揽大权,朝廷岂不成他一言堂,争辩道:“陛下,臣认为军国大事,几人闭门造车不妥,必须广泛讨论,集思广益。”</P>

“呵呵。”</P>

朱由校蔑笑,冠冕堂皇的话人人都会说,但他需要解决问题的人。</P>

“军事具有专业性,涉及海量机密,而建奴擅长谍战,奏折派专人或通过驿站送进内宫,总参官吏协助朕批阅,然后再交来人或驿站发回原奏人,中间不经过任何机构或个人转手,既方便,还隐秘,钱谦益,你说不妥?难道萨尔浒之战,辽阳之战,沈阳之战的教训还不惨痛吗?”</P>

这...</P>

不对啊。</P>

钱谦益恍惚。</P>

他反驳设总参,为何话题扯到奏折上,现在让皇帝牵着鼻子走。</P>

他求助的目光望着钱龙锡,孙承宗,若两人反对军设总参,他立马纠集东林文官对皇帝群起而攻之,迫使皇帝废掉总参。</P>

孙承宗徐徐出列,不急不慢说:“陛下,臣以为设总参,行奏折制度乃上上策,军事的确需要迅速且保密。”</P>

“臣附议。”</P>

“臣附议。”</P>

“......”</P>

荣升内阁的李国普,徐光启,进入总参的申用懋,李邦华,范景文等,财政处的毕自严,苏茂相,郭允厚等接连出列声援朱由校。</P>

夺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