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逼上梁山(2 / 2)

为何朝堂百官迟迟不通过,他们到底在怕什么。</P>

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都司上书询问朝廷官吏。</P>

毕竟,朝廷像钱龙锡,王象晋,梅之焕,王徵,徐光启那种地方豪族或官宦世家出身的官吏是少数,多数中下等官吏俸禄是家族大部分甚至全部收入。</P>

顷刻,京城官吏处境尴尬,里外不是人。</P>

此间不做出妥协,既得罪陛下,也得罪各省官吏,让商贾执掌商务局,对百官犹如末世降临。</P>

翌日。</P>

百官还在挣扎,还在观望中。</P>

各省商贾陆续向户部送银子。</P>

少则数万两,多则数十万两,大半日功夫,户部衙门内的官吏都忙着接收统计银两。</P>

半日间,户部收到将近两千万两现银。</P>

两千万现银?</P>

户部三位大佬,大明帝国财政总扛把子,何尝见过这么多现银。</P>

即使皇帝近期连续抄家,户部渐渐充裕,亦没有两千万两现银啊。</P>

得知商贾是自发补交天启元年以来拖欠朝廷的商税,苏茂相,郭允厚,毕自严震惊万分。</P>

既不知皇帝通过何种手段,让平常吝啬的商贾自发补齐拖欠的商税,又不知商贾补交的商税,是否是各省拖欠的所有商税。</P>

总之,商贾向皇帝妥协了。</P>

三人尚未搞清缘由,海量官吏涌进户部,商贾补税的举动,直接将百官逼上梁山。建议户部,财政处官吏快速进宫摸清楚皇帝底线。</P>

今日商贾补税。</P>

明日兴许检举官吏。</P>

他们害怕皇帝和商贾达成某种协议,害怕皇帝和商贾组成利益团体。</P>

为此,百官决定向皇帝让步,提议朝廷将十税一改为十五税一,官绅支持朝廷推广摊丁入亩。</P>

同时,能保住特权不纳税,不当差的特权,争取保住特权,倘若保不住,官绅交税,补税,前提是不能让商贾入朝为官。</P>

乾清宫。</P>

苏茂相,毕自严,郭允厚连同倪元璐,陆完学,王象晋,李从心,金炼,徐光启,郑三俊,王象晋进宫。</P>

拜见朱由校,恭恭敬敬行礼,对皇帝佩服的五体投地。</P>

两月。</P>

不到三月。</P>

皇帝通过各种手段,让朝廷财政扭亏为盈,这手段,这能力,着实超出三人预料。</P>

苏茂相道明来意,汇报商贾补税数额。</P>

朱由校对此了然于胸,听到苏茂相汇报的数额,夸赞商贾识时务。</P>

不过,他更清楚户部,财政处官吏火急火燎进宫,绝非单纯汇报商贾补税,财政改革,君臣博弈,这场斗法他赢了。</P>

既然百官服软,自然要趁热打铁确定朝廷财政制度,商业制度。</P>

该补税的补税,该取消特权的取消特权。</P>

为此,朱由校没有在乾清宫内接见,而移步到风景秀丽的御花园中。</P>

:改了前面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