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经略东北(2 / 2)

见状,礼部尚书蒋德璟出列说:“陛下,昔年太祖重视生产,大力劝农,通过军事化京营,使辽人既耕且战,自给自足,臣建议,当效仿太祖,大力开发东北。”

见状,朱燮元出列说:“陛下,朝廷诸军消灭建奴,震慑蒙古,经营东北无需担任游牧民族骚扰,何况,经过数年推广新的农作物,朝廷有足够资本开发辽东。”

朱由校聆听内阁,六部几名官吏建议,虽然彼此各有想法,但终究是为朝廷着想。

当机立断说:“诸卿所言皆有道理,然而,时过境迁,朕私以为大力开发辽东,奴儿干都司的时机成熟。

历朝历代,缺乏御寒衣物,我大明以来棉花迅速推广,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纺织机,纺纱机兴起,西北,西南各省大力种植棉花,朝廷能够给辽东驻军,百姓提供充足的棉衣,保证百姓生存。

其二,陕西,山西各省大力开发煤炭,铁炉等御寒之物,恰好辽东奴儿干都司煤炭,铁矿丰富,朝廷派遣工部官吏进行开发。

其三,取暖物品充足,朝廷又俘虏大量建奴兵勇,当趁着人力旺盛,迅速修建几条东北通往关内道路,强化关内关外经济联系。”

闻言,李国普出声说:“陛下,臣以为可以尝试。东北大片区域尚未开放,既不产马,也无沃土。然而,朝廷重新占领辽河河套,获取蒙古战马牛羊。既能练兵,也能放牧,耕种。

必然能自给自足,数年后,兴许还有多余粮食和战马支持关内。”

这时,内阁阁臣王徵出声说:“陛下,奴儿干都部分区域山高林密,出产适合造船的巨木。当前,朝廷重点发展远洋战船急需巨木,东北茂密的原始丛林恰好满足朝廷需求。

即使单单为造船,发展远洋贸易,朝廷都要经略东北。”

见状,刘鸿训,杨肇基,吏部尚书侯询,工部尚书郑三俊齐刷刷颔首,支持李国普,王徵的建议。

向辽东乃至奴儿干都司迁徙百姓,开发屯田,收益并非关键,而是控制这片区域。

不然,类似建奴的部落崛起,给朝廷造成伤害难以估量,毕竟,萨尔浒战役以来,朝廷在辽东投入的白银,钱粮超过五千万两。

倘若以这么多钱财迁徙百姓,开发东北,足以让汉民压制东北各部落,保障辽东的安全。

何况,朝廷需要远征西北,海外,无论战马,战舰,东北之地都能满足朝廷,何止一举两得。

朝廷重臣赞同,朱由校语气森严说:“开发统治东北是漫长事儿,朕计划将其制定为国策,两代君王通过战天斗地的方式完成。”

“当前,以朝廷的名义向东北迁徙十万百姓,建设小型农场,屯田之余进行开荒。

第一年,朝廷奖励每人三十两纹银,第二年二十两,第三年十两,其后农场产出朝廷抽取两成收益,剩余收益尽归个人,若朝廷有需求则花钱购买。

另外,在大明日报上刊登,凡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五省百姓自愿前往东北开荒。

朝廷无偿向其提供棉衣,铁炉,煤炭,耕牛,良种,开垦屯田收益尽归个人,五年内,无需纳税。”

闻言,李国普为首的内阁,侯询为首的六部官吏,全部惊讶于皇帝魄力,这么做,朝廷投入不少。

少顷,苏茂相迈步出列询问:“陛下,这么做,朝廷投入过多,是否收取少量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