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直隶总督要负责向东北迁徙百姓的任务,非擅长统筹管理的老辣官吏难以胜任。
史永安商贾家族出身,又有贵州保卫战的经验,文武双全,管理老道,相信能成功完成经营开放东北的任务。
君臣谈心之后,史永安解开内心心结。
无他,依照皇帝所言,己巳之变中,皇帝安排他担任顺天巡抚,统筹顺天军务,将京师安危交给他,已然将他视为骁将和心腹。
史永安之事结束,翌日,皇宫传出消息,皇帝在乾清宫宴请款待的赴京李长庚,王之臣,徐大化,闵梦得。
宴席结束,皇帝敕封李长庚为定安伯,王之臣为安康伯,闵梦得为南平伯,徐大化为忠勤伯。
四名老臣致仕,离京前同时封伯。
此消息迅速在京城百官中蔓延,百官难以置信,接受现实后喜忧参半。
喜的是早前皇帝让闵梦得,徐大化领太子太傅衔,后提拔李长庚,王之臣为大将军衔,全都赏赐五千两纹银。
今日,皇帝亲自为四人设宴送行,临了临了封伯。
一句话,皇帝对能臣干吏不吝赏赐。
忧的是徐大化四人婉拒时,皇帝淡淡说,他与百官共患难,自然共富贵。
朝廷财政越来越宽裕,皇帝内帑私钱越来越多,这几年,每逢将领凯旋,皇帝犒赏三军,与战兵同乐成为家常便饭。
在朝廷固定的军饷,赏赐外,皇帝经常以私人名义不固定给兵勇发放赏钱,顾名思义为生活补贴。
同时,皇帝亦经常给各部,内阁官吏赏赐御膳,或派自宫外订餐,与兵勇相似的餐补更是家常便饭。
餐补银,甚至超过京官过去的俸禄。
大家眼馋伯爵,担心自身能力不足,只恨不能蒙荫子孙。
何况,天启七年以来,武将封侯,封国公者甚多,文官仅有内阁寥寥数人封侯。
这么一来,京城大员,封疆大吏无不心生向往,若任期内对朝廷,对百姓做出突出贡献,或许亦能封伯。
经过朝廷数年严酷而持续的整饬吏治,朝廷党争销声匿迹,各省政治清明,皇帝态度开放包容,许多官吏有机会施展抱负,大放异彩。
当前,身为内阁要员,地方封疆大吏,谁不希望留的生前身后名。
朱由校并不清楚百官心思,十一月初,亲自送各省封疆大吏离京,奔赴各省赴任,徐大化等陆续回乡。
中旬时,皇帝又亲自出宫迎接赴京的边军千总,地方军千总。
一句话,皇帝重典治吏,治军,又对百官,将官足够的待遇和尊重。
今秋结束,朱由校急需两件事儿,即召见各省巡抚,总督,召见边军,京营,地方军千总。
两件事儿,关乎朝廷军政,经济,疫情,赈灾,断不能马虎大意。
朱由校召见兵部尚书朱童蒙,召见刑部尚书房可壮,顺天府尹崔呈秀。
要求前者安排赴京千总衣食住行,以六品官吏档次接待,每日额外餐补一两纹银,要求两者管理好京城治安,以免数千名骄兵悍将在京城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