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言不顺,恐怕会引发朝廷上下震荡。</P>
战王道:“太子可传辅政大臣入殿商议此事,让翰林书写传位诏书即可。”</P>
“只需宣几位殿下自己的近臣。”</P>
“要快,若是迟疑,恐生变数。”</P>
“什么变数?”太子担心问。</P>
“若晚几日,恐怕内外隐患都会有,若其他皇子得知父皇病重,生出谋权篡位之心,导致朝中大臣分派系对峙,这是内忧,若是周边敌国得知炎国内斗,派兵攻城掠地,便是外患。”</P>
“好,本殿马上宣旨。”</P>
太子做下决断,立即去养心殿政务堂,签下文书交给战王,之后命几个太监去请随驾的几个大臣前来,说是有政务要商议。</P>
宣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P>
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光禄侍卿。</P>
以及写圣旨的翰林罗修。</P>
其实只有两个大臣是太子的人,另外两个还是中立的老古董。</P>
没办法,伴驾出行的三品以上大员就这几人,没得选。</P>
这五人很快到养心殿听候差遣。</P>
太子道:“本殿宣你们过来,是因为父皇要下传位诏书。”</P>
闻言,四位大臣有些震惊。</P>
礼部尚书问:“圣上在何处?可否面圣听旨?”</P>
“可,你们随本殿去面圣。”</P>
太子给自己壮胆,头一回意气风发干大事,大步流星带路。</P>
皇帝还在哀嚎。</P>
痛得在床上打滚,口中不断下令:</P>
“你们……快去,快去御膳房的几个泔水桶里再翻一翻,若是找到一条小蛇,立即送过来。”</P>
闻言,太医们听得疑惑不解。</P>
一个道:“皇上这是神昏谵语了。”</P>
另一个道:“这是明阳实热还是温邪?”</P>
“……”</P>
“父皇,儿臣领辅政大臣前来听圣旨。”太子高声传报。</P>
“圣旨?什么圣旨?”皇帝心中警铃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