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播放画面,所有人定睛望去。
只见一段很央視范儿的字幕浮现——
【2017年1月13号】
旋即,低沉磁性的旁白音响起。
[年初,jb区某大厦监控室内,中年警察眉头紧锁。
面前的视频他已反复看了三遍,依然没有任何发现。
“定格!”
突然,他轻喝一声,让操作者将画面定在拖着旅行箱的男子走出电梯的一刹那。
随即,他猛一拍头,又将画面一直倒转到一天多以前,男子进入大厦时的场景。
因为这时,男子同样也拖着旅行箱。
警察猛拍了一下桌面,指着监控画面一声冷哼:“这个崽儿绝对有问题!”
两段看似没有任何特别的视频,怎样看出“问题”所在?]
画面定格,主摄像头对准了张麟。
收到提示,张麟朗声说道:“这位中年警察名叫张自飞,是jb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
从警20多年,他一直奔走在命案现场,有过无数次精采的破案经历。
十年来,只要他经手命案。
必破!”
最后两个字,张麟加重了语气,顿时让所有人肃然起敬。
尤其舞台右侧那一片藏蓝色,端坐的年轻人们忍不住喝彩鼓掌。
毋庸置疑,这些人都是警校的学员。
相比普通观众,他们更清楚“必破”这两个字的含金量。
看了一眼鼓掌的年轻警界精英们,张麟自顾自说道:“眼前的案件,女子失踪多日,唯一的线索是曾在该大厦出现。
通过调查,警方锁定了嫌疑男子。
张自飞带领民警彻夜分析了监控视频,从嫌疑人离开时搬动行李箱的动作推断,“来时”和“去时”行李箱的重量差别巨大。
他判断,失踪女性极有可能就在箱子里,甚至有可能已经被害!
几周后,警方千里追凶,在云省抓住逃窜的嫌疑人。
张自飞的判断,全部得到了印证……”
哗哗哗~~~
张麟的话音被打断,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如此电影剧情般的破案手段,实在是让观众们迫不及待想一窥真容。
张麟没有让他们失望,朗声道:“掌声有请开讲嘉宾——张自飞。”
话音落下,宏大的bgm奏响。
甬道里,一道身穿藏青色警服的身影踏步而出。
当他走进光影中时,更加热烈的掌声随之而至。
很快,张自飞走到了舞台上,先敬了个礼后,方才和张麟握了握手,道了声你好。
他古铜色皮肤、中等身高、但身材健硕。
说话条理清晰、态度沉稳冷静、看起来笑容温和,眼神却有一丝坚韧凌厉……
张自飞的外形,符合普通人对老牌刑警所有的想象。
“从警30年,张警官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9次、嘉奖5次,先后获评“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优秀青年卫士”“崇庆市优秀人民警察”“崇庆市十佳民警”等荣誉称号……”
特别是当张麟隆重介绍他时,更印证了观众心目中的想象。
接下来张麟询问他生平破过哪些大案,张警官口吻平和,随口就讲出一个曲折离奇的重案故事时,听者很容易就被镇住,暗自心惊面前的老刑警究竟破过多少大案。
人们知道,这样的气质是扮不出来的。
之后在其的讲述中,所有人知道,在张自飞近30年警龄中,有一大半时间奔走在命案侦破第一线。
担任江北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后,更是交出了连续10年命案百分之百侦破的答卷,被刑警队的同事戏称为“命案神探”。
张自飞对这样的“神探”设定却是一笑了之。
“哪有什么神探,又不是拍电视剧。”
他说,侦破命案是替死者发声,即使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也要寻找线索。
办案没有神乎其技,能不能破案,靠的是刑警做大量工作,从海量的物件中,找出蛛丝马迹。
张自飞1991年毕业于川省人民警察学校公安专业,除了从警初期,他在忠县担任过派出所民警,1998年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刑警生涯。
从忠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重案中队民警到jb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
20多年来,他破获的重案、命案一双手都数不过来。
2014年5月,江北警方接到一起报警,某公租房工地工人马某下落不明,他所居住的宿舍门窗完好,室内物品摆放有序,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张自飞了解案情后,立即布置警力开展侦查,对马某的社会关系进行深入调查。
然而一个细节,引起了张自飞的注意。
原来,答应来公安机关接受询问的聂某一直未出现,且手机关机。
这是巧合吗?
结合现场走访等探查情况,张自飞做判断——马某很可能已经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