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1 / 2)

登辽风云录 何处试太阿 1612 字 11个月前

“什么福船、广船,天下的船这么多种,怎么记得清。王千户,不是我卖弄,这船型,随口我就能说出1、200种。”似乎还怕王进贤不相信,管大藩真的背了起来:“雀船、白鹭船、鸭牳船、鸡公船、圩船、五帆船、篷船、鼠船、鸠尾船、九都船、平濑船、平水荡、溪船、河船、沟船——”

“行啦,行了。”王进贤急忙制止了管游击的贯口表演。管大藩出狱了,降职为南洋游击,戴罪立功。这次就是登门向王进贤表示感谢的。这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靠衣装马靠鞍,离开了监狱的管大藩就仿佛变了一个人,全身上下充满了活力和自信的元素。

“谁说沙船不能航行大海,谁说福船不能到登辽。王千户,你千万别信这些鬼话,这都是那些一知半解的人不懂,胡说八道。我只要一条单桅艍船,这满天下没有我不能去的地方。”这管游击只要说起船来,话匣子就关不住了。不过听着他自信满满、多少有些过分的话语,王进贤感到,那个黄引恩跟这位比起来的确只是半吊子专家、知识型人才。不过不能由着他这么漫无目的的说下去。

王进贤:“去倭国用什么船比较好?”

管大藩:“王先生真的想去倭国?”

王进贤:“是啊。听说走一趟倭国,获利十倍。”

管大藩:“我没有去过倭国,获利颇丰应该不假。但是海上风高浪急,各种不测随时发生,意外是常有的事,到时候后悔不及。王先生是有头脸的人,放着登州府大好的日子不过,做这种行险之事,王先生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王进贤沉默了。他知道管大藩说的是真话。历来的历史和穿越注意力都放在了航海的辉煌,着眼于郑和的丰功伟绩和海商们的高额利润,但是却极少有人会关注航海的艰辛和危险。在明朝,航海是一件危险性极大的事情,就算有良好的后勤保障,不算上海禁,死亡也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情,和航海如影随形。你可能因为风高浪急,坠海、触礁、沉船而死;船上的环境和卫生条件极差,你可能因为害上各种疾病而死;你还可能因为劳累、饥饿、营养不良、水土不服、战斗、寒冷、甚至脱水而死。总之有太多的原因致你于死地。郑和下西洋之时,跟随的卫所士兵,每一次几乎都只有一半人能回到故乡。航海要是一件平安而舒适的事情,相信行商大海的利润绝对不会如此之高。

王进贤不知道哪里来的沉重感,严肃地道:“京城的生活好过登州十倍,好过寻山所百倍,我若贪图闲适,就不会来山东了。”

管大藩:“想不到王先生看起来文质彬彬,却是一条真汉子。好,反正我这条命也是你救得,那我就舍命陪君子了。王先生即是去倭国行商,那么以大号的福船为好。”

王进贤:“哦。为何?”

管大藩:“福船尖底耐浪,载重量大。”

王进贤:“为何不用沙船?”

管大藩:“沙船是平底船,载重小,不耐风浪。”

王进贤:“刚才,管将军还说沙船也能航行大海。我也听说沙船也有非常大的船型,载重千石。”他听管大藩说沙船也能航行大海,于是很想一船多用。

管大藩:“王先生是听那些个只知道点皮毛的半吊子说的吧。王先生说的都不错,但是却不是那么个理。”他茶壶煮饺子——有货道不出,显得有点手足无措:“王先生想过没有,为什么沙船普遍造的比福船小?沙船的载重一般仅在2、300石,那是因为沙船的利处在于近海航行,不怕搁浅。沙船造的很大,亦不是不可,如此一来,吃水必深,反而不见沙船的好处。福船尖底阔面,吃水丈余,没有防搁浅的顾忌,因此往往载重达数千石,而且船行自稳,极耐风浪。沙船平底,自然不如福船耐风浪。我刚才说沙船也能航行大海不假,但是沙船不如福船耐风浪,在航行之时就必须考虑风浪的作用,若是怀疑有大风浪,便系泊于码头,断不敢贸然出海。当然,福船也不是不怕风浪,任何时候都可以出海,只是比沙船更耐风浪。”管大藩急的头上直出汗,生怕把话说的不明白,又一次引起误解。

听着管大藩磕磕绊绊的解释,王进贤多少明白了一些——什么事都给综合考虑啊。

王进贤:“那么什么时候,从哪里出海去倭国为好呢?”

管大藩:“这个——据我所知,往倭国各时皆可,以春夏之交为宜。至于出发地,现今有从江浙出发的针路、福建出发的针路、广东出发的针路,却没有听说从山东出发的针路。”

王进贤:“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