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孙策之计,原本乃高明之策,我们舒城有守军三千,就算他偷袭得手,城中之战,若没有优势兵力,绝难取胜,我猜测,孙策之兵应该在三千到五千于人,由于是偷袭,孙策军伤亡必定不大,舒城之战一夜时间就被平息,应该有半数守军投降,进攻舒城,就算孙策有五千人,加上半数守军,人数也不应该超过八千人,加上他们从县城征召民夫运送粮草,最多也不过万人,若是真出动万人,我们不会怀疑,怪之怪,孙策太相信手下之人,竟然让其沿途裹挟百姓充入军中,不过这也说的通,用百姓消耗我军守城之物,虽不仁,却也在情理当中,可他千不该万不该,到庐江县后,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就是摆明了告诉我们,他们有所阴谋诡计,下官言尽于此,若说的不对,还请老大人莫怪。”</P>
“顾长史不愧是顾家俊杰,与老夫所想一致,诸位还有所不明否。”</P>
“顾长史大才,老大人深谋远虑,我等佩服。”</P>
“既然诸位在此事上没有异议,那我们就讨论一下,孙策会出现在何处?”</P>
都尉拱手说道:“依末将看,孙策应该是想伏击我们派往庐江的援军,只是没想到,我们只派出一千援军,为了不暴露自己,只能继续埋伏,等待我们大军前往。”</P>
“其他人有没有不同意见。”</P>
“朱都尉所言,我等认可,毕竟我们已经被偷袭过一次,孙策再想偷袭我们,简直是自寻死路,而舒县作为一郡治所,城墙高大,就是同等兵力,孙策也休想攻破城池,观孙策用兵,多以计谋为先,想必此人不是蠢货,所以属下同意朱都尉所言。”</P>
“我也认同朱都尉所言。”</P>
“我也赞同。”</P>
众人纷纷表态,都认为孙策是想伏击他们的援军。</P>
陆康没有认同也没有反对,问一直不说话的长史:“顾长史有何不同见解否?”</P>
“老大人,属下认为恰恰相反,若是孙策想伏击我们援军,就会命庐江城下的大军猛攻,给我们造成压力,迫使我们派援兵,等我们将舒县守军调出去后,他们半路伏击,让士兵混入乱兵中,返回舒县,再来一次里应外合之策,孙策目的,还是在舒县,若是擒获老大人后,假传老大人之命,庐江周边各县必定投降,此乃擒贼先擒王之策也。”</P>
众人听闻二人不同分析,陷入沉思,二人所说,后者可能性更大,但问题是,为何庐江城下的大军没有动静,这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P>
“听闻二位之言,老夫如今也是迷惑不已,不知那孙策小儿究竟想做什么。”</P>
“老大人,我认为,不管孙策想做什么,我们坚守不出即可,另外,派人前往寿春,散播谣言,就说孙策想脱离袁术自立,如此,用不了多长时间,孙策只能乖乖后退,或者被袁术召回。”</P>
“好,顾长史釜底抽薪之计甚妙,就按照此计行事。”</P>
“顾长史,老夫命你挑选聪明伶俐之人,前往寿春散播谣言。”</P>
“属下遵命。”</P>
“陆校尉,朱都尉,老夫命你二人日夜严加防范,城中增加巡逻守卫,防止孙策已经派人进来,里应外合。”</P>
“我二人领命,必定严加防范。”</P>
“诸位,孙策不顾百姓死活,乃贼寇也,还请诸位调集家中青壮,以备不需。”</P>
“诺。”</P>
舒县,就像一张大网,等待孙策前来。</P>
而孙策的不屈,也让他躲过了一劫,若是按照周瑜之计,缓慢图之,恐怕等不到那时候,袁术就会召回他,同样他也面临巨大的考验,是成是败就在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