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还在半路上,刘备讨伐袁术的檄文传了出来。</P>
《讨袁术檄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袁家,世受皇恩,今后世子孙袁术,自立为帝,篡位之心昭然若揭。其行径悖逆天道,破坏国家一统,实为天下大不道。</P>
吾,刘备,秉承汉室血脉,誓死扞卫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今观袁术贼子,其行径已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稳定与百姓的安宁,吾等岂能坐视不理?</P>
吾将率领大军,直捣袁术巢穴,以清君侧之乱。今我号召天下英雄,望忠臣义士共同响应号召,共同讨伐袁术这一篡逆之贼。</P>
袁术,你若有半点良知,应立即悔过自新,归还所占土地与财物,向汉室谢罪。否则,我等定将尔等绳之以法,让你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垂不朽!</P>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等当尽我等所能,保卫国家,保护百姓。让我等共同努力,铲除逆贼。袁术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尔等助纣为虐之徒,若能拨乱反正,吾当向陛下求情,饶恕尔等叛逆之罪,备以大汉皇叔之名为尔等担保,绝对会既往不咎。</P>
汉,左将军徐州刺史皇叔刘备。</P>
刘备这封讨贼檄文一出,天下各方震动。</P>
张远见到檄文时,叹息一声说道:“刘备还是回到历史的原路上了。”</P>
袁术见到檄文气急败坏的大吼:“刘备小儿织席贩履之徒,竟敢如此厚颜无耻,纪灵,命你率兵五万,攻占徐州,我要将刘备剥皮抽筋。”</P>
曹操见到檄文时同样很气愤,不过曹操没有向袁术那样气急败坏,而是与麾下众人说道</P>
“刘玄德有大志,他日必为本相之劲敌。”</P>
袁绍看到檄文时,大骂刘备与张远一样厚颜无耻,骂完二人又大骂袁术是蠢货,随后,让陈琳撰写一篇告知遍布天下,称自己以袁家家主的身份,将袁术逐出袁家,对袁术称帝的事情只是轻飘飘一句,袁术之行为乃自己所为,不关袁家之事。</P>
在乱世的风云变幻中,刘备发布的《讨贼檄文》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天下各大势力间引起了轩然大波。</P>
张远的叹息似乎带着一丝无奈和感慨,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刘备命运轨迹的某种认同。或许在他看来,刘备的选择,虽然看似回归传统,却也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必然选择。</P>
袁术的愤怒反应则暴露出他内心的不安和慌乱。他试图通过武力来平息叛乱,但这种方式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中显得过于简单粗暴。他的命令不仅未能平息士兵们的疑虑,反而可能进一步动摇军心。</P>
曹操的反应则显得更为深思熟虑。他没有像袁术那样失态,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并对刘备的未来做出了预测。他的评价不仅显示了他对刘备能力的认可,也暗示了他对未来战局的警惕。</P>
袁绍的反应则充满了讽刺和不满。他试图通过与陈琳的合作来澄清自己与袁术的关系,同时也试图通过贬低袁术来提升自己的形象。然而,这种做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仍有待观察。</P>
总之这份《讨贼檄文》的发布,不仅是刘备个人行动的一次展示,更是此时时期政治斗争的一次缩影。它揭示了各方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竞争态势,也预示了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每个诸侯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和利益而斗争,而刘备的行动,无疑为这场斗争增添了新的变数和可能性。</P>
紧随其后,曹操以皇帝的名义同样发表了一篇讨伐袁术檄文,以对抗张远,刘备,袁绍带来的政治影响,让本该夺目的曹操都快变成小透明了,这是曹操集团所不允许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