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仪器到货(2 / 2)

如果说等他搬走了后,教授们还有需要的话,他欣然欢迎。仪器买回来就是给人用的。</P>

不过让张尧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后他的人缘突然好了很多。</P>

以前他虽然也是金大的教授,但毕竟才来不久,身上又挂着菲尔兹奖和锂枝晶两大荣誉,再加上他又年轻,这就导致一般的教授根本不敢主动和他打招呼。</P>

长江学者和院士级别教授的人大部分都有着自己的实验室,他们比较忙和张尧接触也少。</P>

当然这也有他基本上不参加金大这边的教授的组办的一些活动的原因在。</P>

只不过张尧还是低估了这些仪器的魅力。</P>

从这些仪器到了之后,张尧发现他实验室这边相当热闹,每天都有不同教授来。就算是一些很腼腆的教授也忍不住这些东西的诱惑。</P>

国际上流传着一句话,你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用普通电子显微镜做出来的结果就不是一个实验。</P>

在论文质量相近的情况下,用前者可以上的杂志,用后者被拒稿的风险至少提高百分之四十。</P>

不是因为别的,空间分辨率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前者可以达到甚至小于50pm,而传统透射电镜的分辨率大约为0.2nm。这两者拍出来的图片就不是一个意思。</P>

比一亿像素的旗舰机和老年机拍出的差距还大。</P>

如果这两张图片同时投稿地理类杂志,后者连初稿都进不了。</P>

虽说理工类论文不仅仅是看仪器图片,但足够清晰的图片绝对是很好的加分项。</P>

而这也是为什么有部分教授之前有些嫉妒张尧,但现在却求着他的原因。</P>

没办法呀!评职称就得要有成绩,</P>

成绩哪里来,还不是看发的论文。</P>

论文发在国内和国外顶栏结果又截然不同!</P>

为了这些,就算是跪舔又如何?</P>

虽然张尧并不在乎这些东西,但每天见到他们, 总是笑脸相迎,对心情也是有好处的嘛!</P>

而在张尧继续做石墨烯超导的下一次实验时,他发的那篇论文也到了Nature主编的手上。</P>

霍尔登.索普是Nature杂志主编,在下面编辑把这篇论文送上来的时候,他正在做着战略性规划。</P>

他规划的对手就是是隔壁和他齐名的那位。</P>

Nature和Science之间也是有竞争的!</P>

虽说他们在收稿方面也有略微区别,但对于一些顶尖的论文大家都是一样看中的。</P>

有些重大论文甚至可以跨越专业的局限性,足以登上任何一篇杂志。哪怕是太阳报那种娱乐性报纸也会报道锂负极电池。</P>

而刚拿到他手里这篇论文也有着同样的潜质。虽说他并没有真正解决超导问题,但那个人刚进这个领域,就能在石墨烯超导方面做出这样的成就也是相当了得。</P>

“张尧博士以前从来没有发过超导类的论文吧?”霍尔登.索普问道。</P>

编辑史蒂夫:“据我们所知是没有,他发过的所有论文都被人罗列出来了,涉及多个领域,但在石墨烯超导,不!就是任何的超导领域都没有发过类似的文章!”</P>

霍尔登.索普微微挑眉:“那他真是一个通才,审稿人是谁,审稿结果怎么样?”</P>

史蒂夫点头道:“拉巴勒斯蒂尔教授对他的论文做了初审,目前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他的建议是可以过稿。</P>

不过目前他的团队正在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复制实验。我们是否要等实验结果出来再登报。”</P>

霍尔登.索普摇头笑了笑:“不用等了,过吧,我觉得张教授应该不会和我们开这种玩笑。”</P>

史蒂夫点头离开后,就立刻安排了这件事。</P>

其实对这种享誉全球的学者,就算是《自然》和《科学》杂志一般也不会为难,因为他们都有着足够的学术信誉做担保。</P>

如果不是这件事比较大,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科学领域的话是无需如此的。</P>

霍尔登.索普独在顶层的办公室来回走动,他不时看了看遥远的东方叹息道:“没想到你居然盯上了超导领域,不知道你这次是否还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