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所有公司都是免不了的,但张尧他们却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在他们身边。</P>
如果公司内部开始把心思放在内斗上了,那下场注定是一地鸡毛。</P>
所以在察觉到他们开始有这个苗头后,他们就想了这个办法,算的上是一种及时补救。</P>
公司里凡是愿意报他们博士生的,他们都要!这样你们都成师兄弟了,就别再为那点问题起争执了。</P>
他们为什么起争执?</P>
这个问题还是要怪张尧当时没有考虑周全,在之前他不是把海水淡化项目交给刘瑞,于敏慧和费程来做吗?</P>
他的三位学生都很不错,这个问题完成的很好,不但把海水淡化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四十,还从王浩那边获得了启发设计出一种性能优良的生物过滤膜。</P>
这种生物过滤膜用在海水淡化上太浪费,但却在医学有巨大的作用,对尿毒症患者它能起到很好的透析效果,价格还比起现有的方法都便宜。</P>
原本到这里都是好事,但人多了难免是非多,尤其是三人在博士毕业都选择继续留在缘梦公司。</P>
他们做出巨大成果被夸了几句后,免不了飘了一阵子。</P>
张尧他们那段时间不在公司,他们就充当起了半个管理者,对有些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P>
可是他们的能力并不足以镇得住那帮一直跟着张尧的人,时间久了自然有了一些摩擦,这就让公司原本和谐氛围起了一些微妙的变化。</P>
刘瑞、于敏慧、费程本来学历压了他们中间不少人一头,再加上张尧弟子的身份,让他们在这些研究员中地位超然起来。</P>
可之前跟着张尧的那些人他们觉得自己做的项目更多,功劳更大。</P>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隐隐分成了两派。</P>
这个问题是刘静最先察觉到的,但她和于文迪、尹磊一起商量后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P>
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没错,双方起的争执也是很小的事,说谁对都行!而且他们也没有谁因为这个影响工作。</P>
这就麻烦了。</P>
最后把这个问题报到了张尧那边。</P>
这时候张尧突然想起来公司中有一些人之前问过可不可报他们三人博士,但当时张尧很忙,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道可能没有时间带他们。</P>
回忆起当时那些人失落的表情,张尧觉得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埋下的祸根,他们觉得自己被忽视,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问题。</P>
所幸这个问题发现的很及时,他和王浩、姜复商议后,就决定了这件事,公司凡是要报他们博士生的,他们都要。</P>
他们招人的标准本来就不低,当成学生也无所谓。至于博士学位,只要你能拿出东西来,以他们的资历也给的起。</P>
这样做虽然可能会被人诟病,但他们是谁,他们在乎吗?外界的闲言碎语从来就不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P>
但最后入门的只有二十多位。</P>
不是其他人不想!而是剩下的人觉得他们还不配。</P>
在公司见多了他们的神话,导致张尧三人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太过崇高,如果无法拿出足够的成绩,他们都不敢说这句话。</P>
而这二十位站出来的,每一位都是有些重大专利在身的研究员,核心区的ScI不知道发过多少篇,像化学材料的总负责人陈诚,信息部的苏诚,机械设计负责人汪乐佳,医学部的林俊峰,都是其中的佼佼者。</P>
其实以他们的成就想要报博士,全国任何一位教授都不会拒绝。</P>
可见识了大海的广袤后,又有谁能看的上小溪呢?在他们心中只有这三位配做他们的导师。</P>
其实他们什么都不缺,每年几百万的以上的年薪,业内也很有名气,但在他们三人面前他们想要一个认同!</P>
所以在张尧,姜复,王浩把他们收入门墙后,他们那段时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个赛一个比搞专利。</P>
整个公司之前隐隐内斗的氛围也被一扫而空,都用上机器人了,工作时间反而更卷了。</P>
这件事后也让张尧意识到了,他可能忽视了一些东西。</P>
但这也不晚,一切还来的及不是吗?</P>
不过也告诉了他,没有人可以把一切都算尽,人心是本就是最难算的东西。就算是他也会在这些细节上发生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