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一直认为,商人和士、农、工一样,都在为国家做贡献,都需要肯定和支持!”</P>
“多谢先生!”</P>
新的一年,公元183年,在热热闹闹,忙忙碌碌中送走了182年。</P>
新年刚过,田丰便带着国相大人的回信来见廖化。国相这两年来,一直为流民所困,虽然也费尽心力,流民反而越来越多,形势愈加严峻。于是生出退位之心,辞呈奏折已经送往洛阳。</P>
“元皓,既然如此,我们尽快前往郡治,为国相大人送行,再携带重礼,希望能让国相大人举荐你为郡守。”</P>
“好,我也正有此意。”田丰略一思索,随即一笑。</P>
廖化,田丰二人在典韦,裴元绍等30人的护卫下,一路急赶,终于在元宵节当天抵达郡治元氏。</P>
“国相大人为常山百姓披荆斩棘,呕心沥血,怎么却在这关键时刻,选择离去呢?以后让我等如何自处?”廖化道。</P>
“国相大人不可如此意气用事,我们常山的情况,要比附近郡县好上许多。倘若皇上受到蒙蔽,派一贪污受贿,胡作非为的庸官上任,常山百姓可等于被推入火坑呀!”田丰也说道。</P>
“冀州流民属常山最少,常山情况属井径最好,听说井径这两年收拢近十万流民,不知是真是假?”</P>
“井径共收拢流民余人,仅仅年前年后就有近人,井径地狭,现在已经没有充足的土地进行开荒,粮食消耗很大,这多亏廖先生全力支持,花费巨资,保全农民一条性命。”</P>
“多谢廖先生!若不是你年龄尚小,尚未加冠,必向朝廷举荐!”</P>
随即又道:“我准备推举元皓接任郡守,不知元皓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