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新式织布机(1 / 2)

几天后,天气忽然闷热,然后下起小雨。

雨势越来越大,一直下了三天才停。

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已经将家里的金耳雪耳烘干,用布袋子一装,放笆斗里存着。

此时已经十一月份,乡丁敲锣通知各村,每户出一丁去做役工。

这次的役工是去修缮县城城墙,以及清理流经县城的河道,估计得一个月左右。

姜三郎组织南坡各户开会,对村民们道:“周管事这几天就要过来收菌菇,你们将要出售的金耳准备妥当,斤两也秤好,那些霉变的就不要掺在里头,免得两下起龃龉。”

上回出售金耳时,就有几家将霉变发黑的掺在里头,结果被周茂发现,弄的两方都不痛快。

若不是自己从中斡旋,周茂当时就不准备收购那几家的菌菇了。

陈银道:“三哥你放心,咱家的金耳都挑选好了,里头绝对没有一朵坏的。”

陈柱也说:“我家的也没问题。”

其余村民纷纷保证,这次不会发生那样的情况。

说完金耳的事,姜三郎又讲起棉籽棉花。

“棉花与棉籽你们留足自家用的,另售一部分给县衙,到时候孙里正会来咱们村称重收购。”

今年他们东村成为县令重点关注对象,采收棉花时,明府还派心腹廖先生过来巡视,并预约了两万斤的棉籽与棉花。

这些棉籽与棉花都要送去府城,再有府城交给户部,所以这数量一定不能少。

“不过两万斤棉籽,咱们村每家出几百斤也就够了。”

“就是啊,三郎你放心,这事儿不用你说也不会出差错。”

“我家棉籽与棉花都预留好了,准备卖给县衙八百斤。”

“对对!咱家也一样。”村民们纷纷表态。

今年的棉花棉籽不似去年紧张,各家各户都种了二十多亩。

姜三郎与两个哥哥种的更多,分别在南坡种了四十亩地,收下来的棉花能塞满几间屋子。

好在樱宝给了轧花机图样,姜三郎去镇上请一位手艺极好的木匠做了出来,用起来又快又方便。

姜三郎也没藏私,将轧花机分享给其他村民,让他们从手工揪棉籽的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

所以这次姜三郎要求他们将棉籽与棉花卖一部分给县衙,村民们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毕竟县衙给的价格没有外头商户给的高,村民多卖一斤出去,就损失一斤的钱。

交代完棉籽棉花的事,姜三郎又开始登记各户出劳役名录,然后再将役工名单交给孙里正,由他给县衙报备。

第二天,姜三郎挑着工具领着一群村民往县城方向赶去。

川河镇离县城百余里,他们步行,估计两天才能到。

樱宝虽心疼老爹,但也没有办法,只能给他一些药丸子,另外还给老爹两瓶强身药水,让他疲惫的时候喝一口。

村民们上役工后的第二天,周茂带着两辆马车来到东陈村。

照例先去姜三郎家,坐在堂屋与姜老汉攀谈。

当看到姜家搬出来的精品金耳时,有点诧异:“这么才二十斤?”

姜老汉摸摸胡子,笑道:“每回不都是二十多斤嘛。”

“可我上回明明听你们说,这次种的数量比往常都多。”周茂狐疑地盯着姜老汉:“莫不是你们又卖给旁人?”

姜老汉尴尬地咳一声:“实不相瞒,府城萧家萧官人定下十斤,镇上李郎中也买了十斤,我家总共就出了这么多,余下的都留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