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后,闺女便是别人家的人了,再回来,便已是客。
大妮见娘流泪,也忍不住哭了。
大姑母姜云娘与春娘见状,赶紧劝说,再给大妮补妆。
外头,新郎那边酒足饭饱,媒人又去点燃一挂鞭炮,催促新人上花轿。
闺房内的人听到,纷纷给大妮添妆压箱。
春娘送了一对厚重的银镯子,燕茹也一样。
周氏的嫂子与弟媳也各送了银钗环。
奶奶姜刘氏给孙女包了一个红包,里头是二十两的银锭子。
其他亲戚女眷也送了自家纺织的棉布等,安氏与温夫人王夫人也都送来压箱银子。
这时,催促的鞭炮再次响起。
大妮抱住阿娘痛哭起来,周氏更是哭的不能自已。
春娘与燕茹瞧着,联想到自家闺女,哭得比周氏更伤心。
喜婆见状,没好气地让人将她二人拉出闺房。
当第三挂鞭炮响起,姜成进屋。
喜婆给大妮重新补妆,之后让她站起来,趴在大哥背上。
姜成背起妹妹,喜婆顺势给新娘盖上盖头。
周氏见闺女被背走,索性嚎啕大哭起来。
众人纷纷安慰。
姜成将妹妹背到花轿前,抬轿的都各就各位站好,喜婆将大妮扶下来,踩着地上的红毯送进花轿。
“起轿喽!”随着媒人一声呐喊,轿帘放下,花轿抬起。
新郎朝岳父深深一揖,转身上了马。
姜成与舅家两个表兄弟去送亲,也都骑着马。
这一次,大妮的嫁妆箱子在前头,花轿在后。
樱宝与二妮站在围墙上数了数,嫁妆一共三十六台,由十八个人挑着。
一台其实就是一样东西,比如:一对儿马桶算一台,一个妆盒与镜子也算一台,至于妆盒里装了什么,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有钱的,妆盒里装满金银首饰。没钱的,也许就是几对绢花。
反正就是,娘家的陪嫁都放在明面上,比如布匹绸缎,值钱器皿,洗漱用的各种盆,痰盂,香炉,帐缦等等。
被子也有,周氏给闺女打了四床棉被,都是八斤一床的。
褥子娘家是不陪的,那个必须是婆家准备。
当然,樱宝与二妮也给大妮姐姐送压箱了,樱宝送了四匹丝绸绢布,二妮给大姐一对鸳鸯银梳子,祝她夫妻和顺。
接亲队伍越走越远,樱宝与二妮也从围墙上下来。
二妮怅然若失道:“樱宝,我真的不想嫁人,你瞧,大妮姐以后都不能经常回家了,咱们也没机会跟她一起玩儿。”
樱宝也这么认为,不由忧愁起来。
“可不嫁人,以后会被人说嘴。”二妮怏怏道:“人家会戳阿爹阿娘的脊梁骨,说他们教女无方。”
这话是亲娘冷氏说的。
因为闺女迟迟不说婆家,冷氏也有点着急,不敢在闺女面前说姜二郎与燕茹的不是,只能隐晦地提点二妮。
樱宝皱起眉。
确实,女子不嫁,外人不仅议论她,还要骂爹娘,这事儿就很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