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杨运祭旗 镇东将军低头(2 / 2)

“可惠妃只是被利用,她并不知情,罪不致死。”</P>

“罪不致死?袁将军莫非在说笑,惠妃直接导致先皇驾崩,你说罪不致死!”</P>

袁忠明也知道情急之下,说错了话。</P>

“汉帝已经建立新朝,赦免惠妃不过举手之劳。”</P>

“这就是袁将军迟迟不肯表态的原因?”</P>

“些许小事都无法满足,本将军有足够理由怀疑汉帝的诚意。”</P>

“迫使君王低头,还叫些许小事!”</P>

文聘不仅提高了声调,还死死的盯着他,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架势。</P>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两人相处颇为融洽,文聘也对这位戍守边疆多年的老将甚是敬重。</P>

不想他因为一时糊涂而自寻死路。</P>

因此才想喝醒他,免得其一时糊涂,导致局面无法收拾。</P>

文聘的大声质问令袁忠明惊出一身冷汗。</P>

“刺杀天子可是株连三族的大罪,陛下如果赦免了惠妃,代表他屈服于镇东军的压力。”</P>

“天下都在关注陛下如何处理此事,正是由于你的观望,造成了镇东军和陛下形成对弈的态势。”</P>

“你如今不想着如何缓解紧张局面,难道还让陛下向你服软吗?”</P>

听到这里袁忠明已经面如死灰。</P>

其实镇东军的将领中也有人领悟到其中关键,只是慑于袁忠明在军中的威势,无法像文聘这般直抒胸臆。</P>

“如果赦免了惠妃,后果会怎样?是否手握重兵的将军都可以和陛下随意开条件,大汉还有何威信可存?”</P>

文聘的不停质问,不禁让袁忠明汗流浃背。</P>

“从龙城始,陛下可曾屈服于压力,镇东军比之宗人府如何?”</P>

他的最后一句,就连在座的镇东军将领都纷纷失了颜色。</P>

所有人都清楚宗人府最后的结局。</P>

“文将军此来到底为何?”</P>

稳定心神后,袁忠明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软化。</P>

“袁将军若是想要行不轨之举,本将现在就要整军备战,讨伐叛军。”</P>

掷地有声,文聘没有半点儿犹豫,他的坚定也震慑了镇东军诸位将领。</P>

就在此时,一名亲卫进入大堂。</P>

“禀报将军,镇南军正式发布公告,宣誓效忠大汉,并且正式开始接受整编。”</P>

所有人都惊讶的看向他。</P>

没有想到镇南军竟然还先他们一步,除了镇北军外,现在只剩下他们镇东军态度不明。</P>

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到袁忠明身上,等待他的决定。</P>

“文将军清楚,袁某从未有过不臣之心,只是因为初闻爱女的死讯,有些情绪低落罢了。”</P>

“镇东军宣誓效忠大汉,并且接受朝廷的整编。同时袁某上书向陛下请罪。”</P>

听到这里,镇东军将领不由得松了口气。</P>

杨逸战神之名早有威震四海,他们可不想和汉帝为敌。</P>

对战鬼族,那是抵御外侮。</P>

可是如果发生内讧,性质则完全不同。</P>

他们也不想背上叛军的名声,让子孙后辈一同受辱。</P>

事情顺利解决,文聘脸上浮现如释重负的笑容。</P>

他也不想袁忠明做出错误的选择。</P>

杨逸还在行军途中,镇东军已经发出公告,宣布正式归入大汉,同时还收到了袁忠明的请罪文书和文聘的密报。</P>

“镇东将军能够迷途知返,国之幸事。”</P>

对于这样的结果众人都是颇为欣慰,只有杨逸不动声色。</P>

“既然已经没有了内乱的掣肘,按照公瑾的计划执行,务必全歼入侵的鬼族。”</P>

“是,陛下。”</P>

众人高声领命,大战就此拉开帷幕。</P>

山海城依山而建,地势极为险要,并且只有东西两道城门,南北都是陡峭的山谷,并且山路狭窄,不利于兵力展开。</P>

东向则是开阔的平原,一直延伸到海边。</P>

鬼族生活在海岛之上,拥有发达的造船术,也只有他们打造出的巨型海船,能够抵御海中的风浪。</P>

正是依仗这一优势,鬼族在对外战争中几乎立于不败之地。</P>

只要战事不顺,他们就会登上海船,返回海岛,让其他各族“望洋兴叹”。</P>

所以不仅是从前的“乾朝”屡屡遭受它的入侵,就连作为盟友的胡族和蛮族也不能幸免。</P>

只有婆罗族因为距离的关系,两族并没有直接冲突。</P>

这也养成了鬼族骄纵、自大的秉性。</P>

松本千的遭遇,让他们感受到了莫大的耻辱,立誓要进行报复,因此对山海城的进攻尤为卖力。</P>

镇东军由于得到了文聘所部的支援,实力也是今非昔比,鬼族屡攻不下,终于开始发狂。</P>

他们开始不计代价,日夜不停的攻打山海城。</P>

就连和鬼族作战多年的镇东军老兵,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