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员大将出世,令杨逸的实力再进一步。</P>
虽然已经进入周山郡,但是却没遇到任何抵抗,所有城池都是望风而降。</P>
到达方城,情形更是夸张,不仅没有见到任何军队,就连百姓也是寥寥。</P>
原来耿好得到李承业的授意,不仅率领本部兵马前往镇北城,还将方城的百姓裹挟一同前往。</P>
由于长久宣传的缘故,杨逸在方城百姓心中如同混世魔王一般,所以耿好能够轻易的动员百姓北迁。</P>
就当汉军进驻到城内时,兴城太守黄炳率领队伍前来犒军。</P>
“末将拜见陛下。”</P>
“起来吧。”</P>
对于这位最早便旗帜鲜明支持新朝建立的“聪明人”,杨逸显得十分随和。</P>
“末将带来些牛羊和美酒,供大军享用。”</P>
“有心。”</P>
此时黄炳突然跪倒在地。</P>
“末将有不情之请,恳请陛下允准。”</P>
“你说。”</P>
“末将想前往军中效力。”</P>
杨逸微笑的看着他。</P>
“北境战场不适合你,去京师张辽将军帐下,以后在他身边好好学习。”</P>
“多谢陛下!”</P>
黄炳高兴的叩谢杨逸。</P>
他没有想到汉帝竟然会设身处地为他考虑,京城也是他向往之地,并且张辽将军的威名也是早有耳闻。</P>
黄炳欢天喜地的离去。</P>
不管他最初表明态度支持“大汉”是否有投机的成分,但所起作用不能忽视。</P>
杨逸也愿意给他机会,希望其永远都是“聪明人”。</P>
随着汉军的逼近,镇北城已经处于全面戒备的状态。</P>
它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孤城,不久前代郡刚刚发布公告,历数李承业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表明正式脱离镇北军,归顺大汉。</P>
所以当杨逸率军抵达镇北城时,早已有两支军队在此驻扎。</P>
一支是燕郡的南宫适,另外一支则是代郡的“厉海”。</P>
汉军扎营完毕,两人携手前来觐见。</P>
“末将拜见陛下。”</P>
“南宫太守辛苦。”</P>
杨逸和颜悦色的和南宫适打着招呼,后者也与有荣焉的起身落座。</P>
厉海却满头大汗的跪在原地,动也不敢动。</P>
都说汉军强大,其将领更是彪悍无敌,如今真的身处其间,他觉得传言并不足以形容汉军的恐怖。</P>
在三国英豪的注视下,厉海甚至感到呼吸都变的不顺畅,要知道他也是武皇前期武者。</P>
“厉太守是真的幡然醒悟,还是受形势所迫?”</P>
面对杨逸的质问,厉海清楚他的回答尤为关键,能否全身而退,就看接下来的表现。</P>
“末将不敢欺瞒陛下,虽然对李贼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感到愤慨,可是如果没有陛下天威在旁震慑,末将也没有胆量站出来反对他。”</P>
“你倒实在。”</P>
“陛下天威浩浩汤汤,卑职如何敢说假话。”</P>
“你此时投效,并不一定能保住太守之位。”</P>
“小人心里明白,哪怕只做一名帐前小卒,也是心甘情愿。”</P>
懂得审时度势,并且知进退,这么多年的太守没有白做。</P>
“等待朝廷的考核过后,自会做出安排,只要你忠心效力,朕自会一视同仁。”</P>
“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P>
虽然已经是汗流浃背,但是厉海知道他已经闯过了最难一关。</P>
至于太守的位置,他早有思想准备。</P>
只要能够保住性命,以大汉蓬勃发展趋势,怎么会没有他的用武之地。</P>
“南宫适。”</P>
“末将在。”</P>
“命你率领本部兵马围困西门,不得走脱一兵一卒。”</P>
“得令。”</P>
“厉海。”</P>
“末将在。”</P>
“命你率领本部兵马围困东门,同样不能让敌人逃脱。”</P>
“得令。”</P>
从杨逸的安排就能看出围歼敌人的决心,只是南宫适却有些担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