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大变动 斗智斗勇(1 / 2)

众人听闻大喜,有了此鼓,就不必像今天这样全靠统兵将领的经验作战,完全可以做到协调一致,大大提高战斗效率。</P>

“骑兵数量少,遇到今天这种决战场面,很难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同时还要付出不菲的代价。”</P>

马超也提出了骑兵军力匮乏,面对大规模作战力不从心的问题。</P>

但这点却并不好解决。</P>

华夏向来就不以骑兵见长,三国时期还算不错,出了几支着名的骑兵部队,否则现在的情况更加尴尬。</P>

“我们可以利用重装步兵、弩兵弥补骑兵数量不足的问题,并且诸葛丞相改良的种种军阵,在对敌时同样能够发挥强大的威力。”</P>

麴义则给出了解决办法。</P>

“击败北胡后,可以将大汉子民移居到草原,牧马放羊,发展骑兵的后备力量。”</P>

诸葛亮则是给出长远发展的蓝图。</P>

“你们如何看完颜亮。”</P>

杨逸则是抛出了新的问题。</P>

“狡猾、机智、果断、冷血。”</P>

郭嘉言简意赅的进行概括。</P>

“预测我军追击阵形,针对弱点进行突击,分割包围骑兵和步兵,在占据上风的时候,果断选择撤退,没有半点儿拖泥带水。”</P>

“坐看胡族各大部落被我军杀伤而无动于衷,足见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性。”</P>

“这是个可怕的敌人。”</P>

荀攸则是具体展开分析完颜亮的种种表现。</P>

“那么接下来他会做何反应?”</P>

杨逸接着提出问题。</P>

“有三种可能。”</P>

“第一,通过这次交锋,完颜亮能够认识到无法同我军对抗。将麾下军队化整为零,就此隐藏,避免正面交战。”</P>

“第二,依托北胡王城的复杂地形防守,予以我军巨大的杀伤,负隅顽抗。”</P>

“第三,破釜沉舟,依旧执行召集令,利用人数优势与我军展开决战。”</P>

庞统总结了完颜亮所能采取的策略。</P>

“你们认为完颜亮会采取哪一种?”</P>

杨逸的问题却让群臣却变的沉默起来。</P>

“完颜亮绝非一般对手,从今天的表现来看,很有可能会采取避其锋芒的战术。”</P>

郭嘉的话代表了大家的看法,也是众人最不希望发生的。</P>

如果胡人真的有意隐藏,在如此辽阔的土地上,寻找其踪迹将变的困难重重。</P>

北胡生于斯长于斯,对地形远比汉军来的熟悉,以他们现在的兵力根本无法完成杨逸“灭族”的目标。</P>

“我们还是小看了天下英雄!”</P>

杨逸最后还是忍不住发出感慨。</P>

“看来征服草原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P>

在现实面前杨逸不得不选择放弃“速胜”。</P>

“新兵训练的情况如何?”</P>

杨逸转而关注起军队的训练情况。</P>

“高顺将军已经完成五十万新兵训练的任务,随时都能投入战场。”</P>

“好,高顺果然没有令朕失望。”</P>

杨逸没有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会有如此高的效率。</P>

“朝廷给出的待遇丰厚,现在民间参军的热情度极高,不仅能够保证兵源,并且还能保证质量。”</P>

诸葛亮则是充分肯定了以荀彧为首一众同僚所发挥的作用。</P>

“命令五十万大军即刻北上,要抓紧一切时间,不得耽误。”</P>

“命令龙城军、恨天军以及北境四郡的城卫军迅速赶来军都山,要充分利用四月到九月的这半年时间。”</P>

“任命曹操为西线主帅,率领夏侯惇、曹仁、臧霸、张燕前往瀚海城。”</P>

“任命诸葛亮为北线主帅,赵云、马超、魏延、陈到、姜维辅佐。”</P>

众人急忙起身领命。</P>

杨逸看向诸葛亮。</P>

“孔明可知为何任命你为北疆主帅。”</P>

“陛下打算经营草原,将其彻底纳入大汉版图,利用筑城逐渐锁死完颜亮,让他失去兴风作浪的空间。”</P>

杨逸不由得赞赏的看向他,不愧是享誉千古的“诸葛丞相”,只是通过一系列的人事调整,便准确猜出了他的意图。</P>

“我会率领主力攻占王城,中间尽可能予以胡族最大的杀伤,令完颜亮丧失威胁到你们的能力。”</P>

“不管是建设新的城池,还是招募百姓前来开垦草原,所有的政策你和文若商量。”</P>

“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亏了百姓。”</P>

“是,微臣明白。”</P>

杨逸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主要原因有两点。</P>

第一,曹操虽然各项能力都不弱,但最强项还是统兵征战,未来草原不会有大的战斗发生,将他放在此处有些浪费。</P>

第二,未来的战斗主要是防备完颜亮袭扰城池建设,而汉军现在主要的骑兵部队有三支——虎豹骑、白马义从、西凉铁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