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持续召唤 关羽兵败之谜(2 / 2)

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他的“背刺”,才导致关羽兵败被杀。</P>

对于糜芳投降东吴,杨逸曾经翻看了许多史料,其中的一段颇为有趣。</P>

糜芳献城投降,吕蒙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入城,而是在城外营寨开始大肆庆功。拿下江陵城,意味着将荆州军的家眷握在手中,尚在前线关羽的结局已经可以预见。</P>

就在此时虞翻劝谏吕蒙。</P>

“糜芳是真心归降,但城中军民未必是,将军还是尽早入城为好。”</P>

杨逸每次读到这里都会感到疑惑不解,为何东吴上下都如此信任糜芳,不仅是虞翻,吕蒙亦是如此。</P>

他们从来都没有怀疑过糜芳会“诈降”,要知道对方可是刘备的“小舅子”,也属于蜀汉的外戚。</P>

怎么就这么信任糜芳?</P>

更为讽刺的是,城中的军民还真的瞒着糜芳,准备伏击东吴军队。</P>

综合分析之后,杨逸认为糜芳投降东吴的真相只有两个可能。</P>

一是他本身就是“东吴的人”,早在赤壁之战甚至更早之前,糜芳就已经暗中投效东吴。</P>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美人计”,东吴针对糜芳的喜好设定的圈套。</P>

这也完美解释了为何他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却不见现身东吴朝堂,很有可能就是携美隐居。</P>

只是坑苦了兄长糜竺。</P>

事发之后,刘备并没有责怪糜竺,并且恩宠不减。</P>

糜竺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竟然为了此事“羞惭而死”。</P>

就是不清楚身在东吴的糜芳会不会为此感到良心不安。</P>

其实三国时期有着许多难解的谜团,这不过是其中之一。</P>

杨逸是众人的主公,但是这些“伤心往事”也不好当面询问,只好寻找机会再一探究竟。</P>

对于他这样的“三国史发烧友”也是种折磨。</P>

张翼,字伯恭,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蜀汉小五虎之一,东汉司空张皓玄孙,西晋广汉太守张微之父。</P>

张翼在历史上最为着名的举动就是反对姜维北伐。</P>

其实他治军、治理地方要强于行军打仗。</P>

武皇中期境界。</P>

“拜见陛下。”</P>

“伯恭请起。”</P>

马岱,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小五虎之一,马超的从弟。</P>

马岱最为着名的就是斩杀魏延,不管原因如何,都在客观上挽救了蜀汉,避免其陷入内战之中。</P>

武皇后期境界。</P>

“拜见陛下。”</P>

“马将军请起。”</P>

杨逸曾经询问过魏延,前世被杀,最痛恨的人是谁?</P>

当时魏延就斩钉截铁的回答是“杨仪”。</P>

相比统兵作战的武将,他们都更加厌恶玩弄权术的文臣。</P>

自从“证道长生”这个宏伟目标出现之后,这些个人恩怨早就已经不被三国英豪放在眼里。</P>

满宠,字伯宁,三国时期魏国重臣、将领。</P>

满宠立志刚毅,勇而有谋。</P>

武帝前期境界。</P>

“拜见陛下。”</P>

“伯宁请起。”</P>

满宠也是曹魏的四朝元老,于多场大战当中立有功勋。</P>

他一直驻守在边境,直到年老体弱方才返回朝中出任太尉一职。</P>

可谓是为曹魏政权戎马一生。</P>

田豫,字国让,三国时期曹魏将领。</P>

豫清俭约素。</P>

田豫居身清白,规略明练,只是官居一州,未能其用也。</P>

武帝前期境界。</P>

“拜见陛下。”</P>

“国让请起。”</P>

田豫早从刘备,后从公孙瓒,在公孙瓒灭亡后,方才投效曹操。</P>

田豫也是被忽视的名将。</P>

他镇守北疆多年,塞北诸族无不臣服,闻其名而不敢有任何反抗心思。</P>

只能说三国时期名将太多,掩盖了类似毋丘俭、田豫这类边疆将领的名气。</P>

幸好九重天世界重新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P>

朱然,原名施然,字义封,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P>

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因此改姓为“朱”。</P>

然长不盈七尺 ,气候分明,内行修絜,其所文采,惟施军器,馀皆质素。</P>

终日钦钦,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虽世无事,每朝夕严鼓,兵在营者,咸行装就队,以此玩敌,使不知所备,故出辄有功。</P>

武皇后期境界。</P>

“拜见陛下。”</P>

“义封请起。”</P>

朱然最出名的战役就是坚守江陵城六个月,让曹休、曹真、张合等曹魏将领无功而返,他也因此“威震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