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包租婆(1 / 2)

另外三女忍不住发笑。</P>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P>

蔡多芬感觉自己肯定出洋相了,但是她又不知道哪里有问题。</P>

元辰看着她的可爱相,喜爱地微笑道:</P>

“每年不低于10%,不等于就是10%,可能是平均12%甚至13%。”</P>

“那也没多多少啊!”</P>

“这不是直接加起来的加法。”</P>

“那是什么?”</P>

“你应该知道古代的利滚利吧?”</P>

“听说过。”</P>

“对。”</P>

元辰耐心解释道,“很多人之所以对经济每年增长十几个百分点没感觉,就是因为肉眼看上去,眼前也没有太大变化。</P>

但是。</P>

认真拿数学公式套用一下。</P>

如果每年都是12% ,13%的增长;10年以后,这里注意不一定是10年,也许是13年15年。</P>

那结果是很夸张的。</P>

每年保持13%的增长,15年后是6倍多的增长。</P>

我们打些折扣,压缩到10年左右。</P>

可能是三倍左右的增长。</P>

然后港岛只有一个。</P>

那些想要有点国际存在感,又不想离家太远的钱;就只能往港岛跑。</P>

内地三倍增长的经济规模。</P>

蔓延到港岛来。</P>

就像一条大河的水蔓延到一条小河沟来。</P>

相对于小河沟本身的水来说。</P>

那肯定不是按大河水的上涨比例来上涨。</P>

肯定是按更多倍的比例上涨。</P>

到10倍左右很正常。</P>

这就是一个水涨船高的简单逻辑。”</P>

“但是这也太夸张了吧?平均一年一倍!”</P>

蔡多芬听明白过来,依然震撼不已。</P>

元辰:“这不就是你刚才说的妖?像你这么见多识广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P>

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有多少人?</P>

大多数人提前意识不到。</P>

就是给那些少数搞明白的人续集购买力。</P>

那就像大河在蓄积水。</P>

早晚有一天蔓延到小河来。</P>

那就是成倍成倍的上涨。”</P>

蔡多芬:“看来明星整天炒作包装,赚的还是没老子的钱。”</P>

元辰:“也算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小聪明,只是没那么高境界罢了。”</P>

“嗯嗯……”</P>

蔡多芬对此深深认同。</P>

元辰:“你先去看楼盘,1万多块钱一平方的,三五百平方一层,只要五六百万元。</P>

五六千万元能买10层。</P>

你就照着三四十层楼,三五百平方占地面积的写字楼买。</P>

预算2亿元左右。</P>

钱让田芳拨给你。</P>

就买一栋相对不错的写字楼。</P>

你持有68%的股份。</P>

绝对控股。</P>

剩下的由我们的投资公司港岛分公司持有。</P>

当是给我们以后在那边办公,提前买物业,以后自己给自己免租金。”</P>

“持股比例是不是应该调过来才对?”</P>

蔡多芬有些惶恐,“我一个人持有那么多,你们一个公司才持有1\/3不到;这让别人怎么看我?”</P>

元辰:“当然是膜拜,佩服和羡慕你啊!</P>

我们办公的地方会很多。</P>

以后如果有需要。</P>

还会在港岛买上千平方,甚至自建上万平方;百层左右的高楼做总部。</P>

不会让人觉得你欺负人。</P>

跟你共享1栋楼,占一定股份比例;除了给公司省一笔办公租金。</P>

更重要的是,以我们的实力和水平入驻;你这个楼盘将来的租金,至少是你隔壁的两倍。</P>

在我们县城,已经有这样一个案例。</P>

我们最初入住的贾校长那个酒楼。</P>

因为我们的人脉和财富效应。</P>

他现在那里的租金,都已经不比大城市弱;是旁边的好多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