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协会,并不是“协会”的官方名称,按照创立者的初衷,“协会”也不应该有官方的名称。只不过,随之“协会”的名气越来越大,学生们才赋予它“喧嚣”的定义。
“协会”是由早期来临风城留学的各国学生们创立的学生狩猎社团——“鸭咀帽俱乐部”演变而来。那个时代,因为“甲子战争”刚结束没多久,九州国自上而下弥漫着排外的情绪,所以各国的留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诸多不公的对待。
在多次申请狩猎活动被不理由拒绝后,“鸭咀帽俱乐部”逐渐转变成了为各国留学生反抗不公、传递诉求的社团,他们的成员以斜戴不显高雅的千草蓝粗布鸭咀帽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立场。后来由于在集会游行过程中发生了暴力事件,“鸭咀帽俱乐部”受到学校和当局的抵制,并最终被取缔,活动被迫转向地下,逐渐变成了秘密组织“协会”。
时代在进步,随着“改新运动”的开展,九州全国上下排外的情绪逐步缓和,学校和当局开通了与留学生公开对话的通道,“协会”开始渐渐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意义,会员们也先后选择退出。
那年,最后仅存的几名会员决定在毕业典礼当晚决定举办一场晚宴,以纪念曾经奋斗过的岁月。据说他们特地去临风城里最好的裁缝店“萨维尔10号”,量身定做了统一的礼服——以“协会”颜色千草蓝和象牙白为主色、镶着黄铜扣的立领燕尾服。他们用剩余的公用会费包下了一个乡村餐馆,开始前分给每人一个垃圾桶,这样无论如何大吃大喝,想呕吐的时候都不用离开餐桌。
席间,他们一会针对各国的局势发表高谈阔论,一会比赛做打油诗,一会通骂九州国强加给各国的“兵役制度”。。。大吵大闹将近半夜的时候,店主实在忍受不住,就请他们离开,不想被其中一人以“没有奶油蛋糕,无法结束宴会”的理由拒绝。
深更半夜,这种乡村小店哪会有什么蛋糕,店主一时压不住火,和他们爆发了言语冲突。
这帮喝得大醉的人哪里还有什么理智,在酒精的作用下,他们将店主打了个半死,疯狂地砸毁了就餐的餐厅,临走前还不忘点了一把火。
如果没有最后那把火,也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一切。
乡村餐馆坐落于临风城外的后山之中,四周树木环绕。恰逢当晚起风,火势快速蔓延,待城中的救火队赶到现场,漫山大火已很难控制。
这场火整整烧了半个月,绵延万倾,造成25人死亡,临风城外近千所房屋焚毁,城内则被大火浓烟包围。
几个始作俑者第二天刚酒醒,见闯了大祸,连行李都不收拾就逃回了自己的国家。
抓不到犯事的人,知事大人只好当众指责学校对自己的学生疏于管教,酿成大祸,责令学校针对大火造成的人员伤亡、建筑损毁进行赔偿。
学校也不服气,说这几个肇事者犯事的时候已经毕业,不再是学校的学生,学校对他们的行为无法负责,拒绝赔款。
当局和学校相互推诿的行为,彻底惹恼了临风城的百姓,大批本地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讨要说法。
州府怕事态进一步严重,上书外务司,向几个肇事者所在的国家发布谴责书和引渡公文。
如此一来,原本地方案件一下子上升到了国事的高度。
各国收到相关文书后,态度并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