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P>
城区地下管网改造的可研报告和预算计划出炉。</P>
常学勤连续组织多轮部门会议,研究讨论审定。</P>
黄盛国、林建新、刘成彦等一批人的离开,没有影响到这项工作。</P>
接下来,就需要按照程序,提交常务会议研究。</P>
在上会之前,还需要向杨成希单独报告,征得支持。</P>
杨成希最近一段时间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P>
他已在多个场合、不同层次的会议上,摔报告、砸桌子,指名道姓,完全不顾场合、脸面。</P>
搞的不少副职、下属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P>
生怕一不小心触及霉头,难堪暂且不说,帽子没了找谁说理去?</P>
客观来讲,这也不能怪杨成希,换成任何一个人,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飞天大锅,都会非常恼火。</P>
杨成希到任长宁刚刚一年,马不停蹄开展调研,基本情况刚刚摸清,施政思路刚刚理清,人员配备还在观察……</P>
一切尚在蓄势待发之际,就发生如此规模、以点带面、成体系的Fb案件。</P>
数十位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人牵涉其中,让他措手不及、猝不及防。</P>
虽然案件涉及深层次问题,源自常年累月,与他关系不大。</P>
但权责对等的原则下,监督不力、情况不实的帽子,多多少少要往他脑袋上戴一戴。</P>
他才50岁出头,有能力、有精力、有思路、有抱负,想再往上冲一冲。</P>
这件事一爆发,对他来说,将产生诸多阻力。</P>
…………</P>
办公室里,他面对年轻自己10岁的常学勤,心里很羡慕。</P>
年轻暂且不说,资源丰富,运气还这么好。</P>
这件事情,要是再晚一年半载,常学勤必然难逃其咎,至少要戴上一个监督不力的帽子。</P>
但是才上任2个月,处于熟悉、了解阶段。</P>
再严苛、再有心的人,也不会将他牵扯进来,大发其词。</P>
“学勤啊,我待会还要赶到省城去汇报,时间很紧。”杨成希说:</P>
“你长话短说,捡重要的内容讲。这份可研报告,我抽时间再看。”</P>
“好的,书记。是这么一个情况……”常学勤加快语速:</P>
“过去一个多月,我组织相关部门、第三方技术机构紧密摸排、现场勘查,并结合前几天的调研摸排成果,形成了这份可研报告。”</P>
“参与调研的部门负责人以及第三方机构负责人一致认为城区的管网改造迫在眉睫、势在必行。”</P>
“但是怎么改?因为多年来的历史原因,城区管网雨污合流现象普遍,管网破损缺失严重,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实需求……”</P>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采取简单的管网疏通、清淤、修复、更换等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频繁的治标之举反而会造成长期的浪费。”</P>
“所以,我们建议还是需要全面起底,分步、分区域实施城区管网改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