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篇专业调研报告。”</P>
“报告中指出当前旅游形态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散客化趋势已经日益明显。”</P>
“自助旅游超过70%,自驾游也达到50%以上。”</P>
“这种特征、趋势大为削弱旅行社和导游的作用。”</P>
“散客存在随机性、随意性特征,可能会导致旅游产业从单一景点竞争转向区域综合竞争。”</P>
“这种综合竞争考量的是品质、服务、配套……等等。”</P>
“这就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大概想了一些思路,遵循发展趋势,做出一些突破。”</P>
“第一,从管理入手。成立协同抓总的旅游统筹委员会,统揽全市旅游管理,改变各自为政的零散局面。”</P>
“第二,从规划入手。结合先天禀赋和人文特征,规划几条精品旅游线路,线路统揽吃、住、游、玩,统一整体风貌风格,展现地域文化特征,又尊重各线路的传统差异。”</P>
“第三,从建设入手。对旅游设施进行提质改造,提升城市形象、旅游品质。”</P>
“第四,从服务入手。对旅游景点服务统一规范、约束,提质、提效,提升服务品质,实施精细化服务。”</P>
“第五,从产品入手。融合发展,不仅仅看景点,城市街景、风貌,沿途的风土、人情、文化、人,城市的衣食住行都可以是目标,这需要打造多样化的产品,从传统到现代,从共性到个性,吸引游客长驻。”</P>
“第六,从营销入手。既然要打造整体,那么营销就不能宣传单一景点,应该要突出一个整体,以城市为单位。”</P>
“第七,从监管入手。加强旅游监管,以旅游统筹委员会为主体,统一协调,各部门分工合作,以法治旅、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法乱纪、有害形象的行为。”</P>
“我思考的目前还是纲要性的,不够完善,会进一步细化,你觉得怎么样?”</P>
常学勤说完,常乐脑子里自然而然响起一个名词:</P>
“全域旅游?”</P>
“全域旅游?这个词概括的很好。”常学勤眼前一亮。</P>
全域旅游不是当前的概念,而是5年后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提出的概念。</P>
这一概念旨在最大限度紧随旅游产业发展新形势、新特征……</P>
促进景区从单一到整体转变、从管理到服务转化、从低效到高质提升、从封闭到开放拓展、从单打到共享优化。</P>
“乐子,你觉得可行?”常学勤问。</P>
“爸,可行不可行,我不敢确定,毕竟市场动态变化,没有固定规律。”常乐说:</P>
“不过您的命题宏大、思路已成体系,关键要考虑怎么从理论转化为实践,怎么让市场认可、让游客接受,这个才是最关键的。”</P>
“很多很好的理论探索,都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失败了。”</P>
“你说的对,我也知道这一套体系最核心、最关键的就在于市场接受度。”常学勤点头:</P>
“如果花大力气打造这么一套全域旅游体系,市场不接受、游客不认可,一切都白搭。你应该有好的建议吧。”</P>
“爸,现在旅游主力不在中老年人身上,而在年轻一代身上,把焦点放在年轻人身上效果会更好。”常乐接着说:</P>
“而年轻一代人的思维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普遍对高大全、真善美的言传说教反感,也就是说如果去电视台打广告、搞宣传,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P>
“嗯,这个可能性是有。”常学勤说。</P>
“简单来说,宣传的着力点应该聚焦潜移默化。”常乐说。</P>
“潜移默化?怎么理解?”常学勤问。</P>
“就是:长宁的美不要你来说,而是我自己来发现。”</P>
“自己发现?不宣传怎么发现?。”</P>
“爸,您听说过Ip吗?”</P>
“Ip?知识产权?”</P>
“不是,城市Ip。提炼符号、塑造独特形象、产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