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任重道远、碳基芯片(2 / 2)

“再往下就会出现量子隧穿效应,导致通常所说的摩尔定律失效。”</P>

量子隧穿效应,即电子失控乱窜,芯片失效。</P>

“架构方面,也会出现冯诺依曼的内存墙现象。”</P>

内存墙,即内存跟不上芯片节奏,化身一堵墙,拖累芯片性能。</P>

“所以现在很多研究机构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碳基芯片上来。”</P>

“从材料本身来看,碳基材料要比硅基材料更有潜力,它有更低的极限、更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P>

“90纳米工艺的碳基芯片,其性能基本等同于硅基芯片;”</P>

“而采用28纳米工艺的碳基芯片,等同于甚至超越7纳米工艺的硅基芯片……”</P>

“因此,从恒定工艺角度来思考,碳基芯片确实不那么依赖光刻机。”</P>

“但是……”梁青松话锋一转:</P>

“一旦碳基芯片进入更小的工艺节点,譬如7纳米、5纳米,那么它对光刻机的精度要求会更高,因为碳基晶圆要比硅基晶圆小很多。”</P>

“而且,碳纳米管提纯的难度,要比硅提纯的难度要大很多。”</P>

“只有纯度在6个9以上的晶圆才能用于芯片制造。”</P>

6个9,即99.%。</P>

“目前,只有一些实验室里,利用碳纳米管做过一些中等规模的集成电路,距离芯片级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还很遥远。”</P>

“受教。我原本天真地以为可以绕开EUV。”常乐诚恳地说:</P>

“但是听你这么一说,还是没有捷径可走,无论选择哪一个方向,EUV都绕不开。”常乐笑道。</P>

“对。不过,老板,我觉得我们的研发速度已经很快,八年时间走完欧美国家40年的发展历程……”梁青松点头说:</P>

“单纯设备来看,我们的设备已经与Asml的设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P>

“虽然他们已经成功研发出EUV光刻机,但是要商业化应用,还需要时间。”</P>

“不瞒您说,我刚刚来华红半导体时,看到破旧的生产设备和薄弱的技术基础,我差点不想干了……”</P>

“哈哈,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会有赶超甚至领先的那么一天。”常乐说。</P>

“我也是这么认为。现在国内半导体产业在大资金培育下,已经和八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这一道坎一定能迈过去。”梁青松肯定地说。</P>

两人边聊边来到华红半导体。</P>

已经到饭点,常乐跟着梁青松来到食堂。</P>

一路走来,所见都是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年轻研发工程师。</P>

这些研发工程师脸上有笑,眼里有光,闪烁着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光芒。</P>

梁青松解释:“最近公司招了几批大学生、研究生,所以年轻人很多。”</P>

常乐说:“年轻人多好啊,这样企业才有氛围、激情和后劲。待遇怎么样?”</P>

梁青松笑道:“在国内是超一线水准,在国外也是一线顶级,无论从哪方面来看。”</P>

常乐点头:“恩,乐达系企业必须把住两条基准线,一个是研发,一个是待遇。”</P>

梁青松说:“老板放心,有母公司的资金支持,我们的研发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0%,全球绝对第一,只是我们高层内部掌握而已。”</P>

在外人眼里,华红半导体是行业内特色工艺的头部玩家,拥有多个全球第一的头衔。</P>

如全球最大的智能Ic制造代工企业;</P>

国内最大的mcU制造代工企业(汽车控制芯片);</P>

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具备8英寸、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能力的企业;</P>

其在成熟工艺制程领域,市场份额占据半壁江山。</P>

不要小看成熟制程,虽然利润薄,但是需求量大。</P>

而且,成熟制程则更具性价比,成本低廉,且应用场景广泛。</P>

现在要多加一个,全球研发占比率最高的半导体企业。</P>

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