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把海水淡化了?”常乐觉得过程有点太简单。</P>
“老板,海水淡化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海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留下纯净的水。”张晋鹏解释:</P>
“具体实现方法就是研究出效率高的半渗透膜,让水分子通过,不让溶质分子通过。”</P>
“目前,陶氏、海德能、东丽、通用、滨特尔等企业生产的半渗透膜淡化效果,最高不过是40%,还需要安装配套设备。”</P>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特殊结构的碳纳米管非常适合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P>
“各种溶质离子在碳纳米管复合膜中会遇到较大能垒,不能通过。”</P>
能垒是指在进入反应路径之前所必须克服的能量障碍。</P>
也就是说,溶质离子在碳纳米管中会遇到通过障碍。</P>
“而水分子没有这类问题。”张晋鹏继续说:</P>
“最重要的是,碳纳米管制成的分离膜不需要能源驱动,也不需要配置大型设备产生强大电场,效率却高达90%。”</P>
张晋鹏说完,刘朝阳接着说:</P>
“张晋鹏他们这个项目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研究起来不简单。”</P>
“因为普通碳纳米管应用海水淡化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制作出比较窄的复合碳纳米管,才能将水中的盐分和杂质阻挡。”</P>
“这个项目算是林丽项目基础上的衍生项目,具备很大的商用价值。”</P>
常乐点头:“商用价值肯定毋庸置疑,淡化成本是多少?”</P>
刘朝阳说:“我们计算过,成本主要是制作复合碳纳米管,大概在0.7-1元左右。”</P>
“如果大规模淡化,成本不会高于0.5元\/吨。”</P>
“刚刚也看到了,确实比较简单。”</P>
常乐忍不住拍了拍手掌:“这个项目非常棒。”</P>
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的海水淡化装置产生的成本,通常在4元-7元之间。</P>
如果淡化规模大,成本最低可以降至3.7元\/吨左右。</P>
成本主要包括设施设备等成本、运维成本、能源成本,另外还有废水处理成本等。</P>
其中能源成本和运维成本占据较大比例。</P>
成本始终是商业模式和盈利逻辑中最核心的要素。</P>
在商业约束条件下,控制最小成本、实现最大盈利是永恒主题。</P>
“商用推广上有什么想法?”常乐问。</P>
“老板,我们还是认为走技术授权方式比较妥当,通过碳纳米管联盟推广生产,我们收取特许费用。”刘朝阳说。</P>
“也行,坚持技术输出单位的定位很有必要。”常乐点头:</P>
“这项技术看似不是革命性的,但对于全球缺水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其中还能附带更多其他要求。”</P>
“走,我们走一走,聊一聊。”</P>
“好。”</P>
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P>
其中,有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P>
80个国家和地区中,又有20个国家和地区极端缺水。</P>
极端缺水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全球我最富”的中东地区。</P>
中东国家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一定会愿意为这项技术买单,并满足不算有严苛的要求。</P>
何况这项技术不仅能带来纯净的水,还不会给环境增加额外负担。</P>
这点非常重要。</P>
在人口日益增多、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水将变得弥足珍贵,甚至成为“武器”。</P>
北美就是这一思路的坚定先行者。</P>
他们通过“水”,将拉美的墨西哥牢牢控制在手中。</P>
比如,北美的科罗拉多河,流经加州、内华达、犹他、科罗拉多、亚利桑那、德州以及墨西哥北部区域。</P>
每年径流量1640万英亩英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