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零章 王进大忽悠(1 / 2)

沧州造船厂。

王进一行人从几个船坞离开的时候已经日暮西山。三五艘崭新的海船从远处徐徐驶来停泊在港湾。在负责人老刘的招待下,主人喝茶休息,洽谈买卖。

王进看着一艘艘千料海船成型的过程,基本了解情况,心中有数。虽然决定要采购,但却有想法。

他虽然不懂得如何造船,但是以他的眼光来看。宋朝船只过于沉重,吃水量深,运载量差强人意。如一艘长二十多丈,犹如庞然大物般的木兰舟,只能运载两万料,换算下来,就是一千两百吨。

然而,明朝时期同类型的船运载量却有五六千吨。郑和宝船运载量史上超万吨,排水量堪比航母。

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因为船只构架不同,技术差异。宋朝时期的船只还没有使用更加先进的榫铆工艺。为了应对海上恶劣环境,一般都将甲板和船舱塑造的比较厚,所以承载能力比较差。空间狭小,大的放不下,小的又多余,影响实际运载量。

据说,商队远航每次运载的货物与人员有比例,即便是有足够的空间也不会盲目运载。避免遭遇太大风浪的时候船体承受不住,导致开裂漏水。

王进多少了解后世的船只结构并借鉴,如扩大空间增强浮力,打螺纹孔,铆钉技术,更是知道明朝船只的榫卯结构。再加上梁山还有一个造船大师。

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王进思路越来越清晰,也打

定主意这种命脉必须掌握在手中。经过老子提供先进技术思路,不断摸索尝试改良,自己建造更好,更适用的战船。

越想这样越好,王进愉悦地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看向大官人柴进:“兄弟呀!采购船只之前,我想请船厂帮忙采购大批适合修建海船的木材,或者以更高的价格从船厂购买,数量没有限制。”

“兄长,你这是?”柴进满脸疑惑。

王进拍拍大官人的肩膀,用一副老大哥的语气解释:“兄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梁山拥有八百里水泊,也有小型船坞,尝试修建中小型海船,如何保养,修缮海船也是必须的,未雨绸缪呀!”

柴进皱眉思索片刻便恍然大悟,脸上露出笑容:“嗯,兄长说的不错,这事简单,回头我说一声就行,另外我再调一些经验丰富的船师过去帮忙。”

“哎哟,那就多谢兄弟相助。”王进大喜,连连感谢:“兄弟,我打算在船舱采购两百艘千料级海船,五十艘3600料或5000料,十艘万料木兰舟。”

“你我是兄弟…噗嗤咳咳……”柴进笑着摆手,准备喝茶,可听到王进下一句话,差点没一口水呛死。

“兄长,你说多少?”好半晌,柴进才擦擦嘴巴问。

王进又把之前的数据报了一遍,最后又补充说:“其实数量可以更多,我梁山有这个实力,都吃得下。”

不怪王寨主对海船情有独钟

,实在是这东西不好买。两千料左右的船只,只要有钱在官府报备可以购买,可更大的就需要造船厂定制。而且还要排队,顶天五千料,再想要大船不是那么简单喽!

一般的造船厂可没有那个能力。

“哎!兄长!”柴进脸上露出苦笑:“要是三五十艘海船,我还可以想办法从登,莱等地凑一凑。可一下就是两三百艘,这在短时间根本不可能的。尤其是木兰舟,建造一艘大半年,不是那么好买。”

“兄长,你要这么多海船做甚?”柴进凑过来问道。

不怪柴大官人有此一问。

实在是某个家伙说的数量太多了,特别是万料海船木兰舟。不仅选料讲究,造价昂贵,关键是建造一艘时间较长。一般商队宁可多选几条船也不会选择这种海船。水泊梁山不过是湖泽,又无法容纳这种巨舰,只有远航贸易,可梁山只是山寨。

“昨天不是跟你说了吗?海外诸国遍地是黄金,商机,山寨打算出海做生意,要解决山寨吃饭问题。”王进煞有其事地说,说起谎话脸不红心不跳。

“兄长啊,小弟可不傻。”柴进苦笑几声,尽管知道水泊梁山的变化不小,也不会相信是出海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