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征服巨大国家的需要面临的问题(1 / 2)

苏联是一个巨大的国家,但其东西横跨196个经度的恐怖长度,常常让人忽视了,其同样横跨了41个纬度的巨大宽度。</P>

而正是这41个纬度的宽度,让小胡子蛇吞象级别的征服苏联的行动中,需要攻击的不仅仅是一条,依据《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确定下来的,南北直线距离超过750公里的漫长苏德边境线。</P>

还需要攻击,同样具有极大战略意义的,芬兰与苏联边境长达900多公里的北极战线,以及罗马尼亚与苏联边境接近600公里的南方战线。</P>

………………</P>

苏德战场最北端,即巴伦支海沿岸的苏芬国境地带,被德军划分为“芬兰”战区。</P>

在这里德军派出了第36军级司令部和第169步兵师,外带党卫军“北方”师级战斗群,加起来约4万人。</P>

(“军级司令部”的意思是,其指挥机构级别是军级,但其所拥有的部队就不一定了。这一称呼频繁出现在1944年的东线,那时大部分的德国师都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因此经常被称为师级司令部,或师级战斗群。)</P>

而作为德军在这里的盟友,与斯拉夫民族有世仇的芬兰人,在6月9日进行了秘密局部动员,到开战前,芬兰军队已经扩员至65万人。</P>

至于德军为什么要攻击这里,从北面包围列宁格勒只是一个可能的原因。</P>

而更为重要的战略因素,则包含内外两点。</P>

对外是需要攻破摩尔曼斯克,或者至少切断摩尔曼斯克与苏联的陆地联系,使得这个北极圈内,可以“轻易”到达大西洋或者太平洋的,重要不冻港失去作用。</P>

当然这里的“轻易”,并不是指在这条被称为二战最危险航线之一的,北极航线航行有多么安全。</P>

而是指,通过这里的航线可以直接进入公海,而不像苏联在波罗的海的港口,需要通过丹麦(二战时被德军长期控制)和瑞典(名义中立,但很难置身事外)之间的海峡封锁才能进入公海。</P>

至于摩尔曼斯克的重要性,我们需要知道如下事实,</P>

即从1941年6月开始的西方援助,通过北极航线,在第一年里向苏联运入了:</P>

3052架飞机,与之对比,德军开战时,投入东线的飞机数量为1830。</P>

4048辆坦克,与之对比,德军开战时,投入东线的装甲载具总数为3580辆。</P>

52万辆各类汽车,与之对比,德军开战时,投入东线的车辆总数为约60万辆。</P>

而苏联用于承接这些援助的港口,主要是摩尔曼斯克与阿尔汉格尔斯克,其中又以摩尔曼斯克为主,因为后者在每年都会面临3个月的封冻。</P>

而二战时的德国人虽然不知道这条航线日后的巨大潜力,但一战时沙俄从这里获得的西方援助数量,同样足以让德国人下定决心攻破这里。</P>

(其实小胡子在刚开始确实没有发现这里的重要性。)</P>

对内则是德国需要保证佩萨莫(现在叫佩琴加,并且位于俄罗斯)的镍矿,从而保障自身高性能合金钢(飞机,坦克,潜艇都需要)的重要原料来源。</P>

而关于佩萨莫的镍矿,我们需要知道如下事实。</P>

一是,德国在1940年10月1日与芬兰签订协议,通过提供武器换取了这个镍矿的所有权。</P>

二是,虽然这个镍矿在世界上并排不上号,但是在1934年,这里的被预估有超过500万吨镍储量,是德国人所能触及到的,最重要的镍矿产地。</P>

三是,佩萨莫的镍矿距离苏联边境不到100公里。</P>

显然在小胡子眼里,这种重要资源处在,苏联军队一次战役攻势所能覆盖的范围内,是完全不能接受的。</P>

是远比沙俄在1915-1917年间,用7万名德国与奥地利战俘,修筑摩尔曼斯克到列宁格勒的铁路(基洛夫铁路北段),并导致其中2万5千人死亡,这种仇恨更为直接的,促使小胡子,在北极圈附近发动攻势的原因。</P>

并且除了镍矿的问题,从佩萨莫到瓦郎格海峡的希尔克内斯也只有不到50公里。</P>

一旦苏联人占据这里,对于德国在整个东方的战线,都将是沉重的战略打击,苏联可以通过这里,切断德国在芬兰北部的运输生命线,并以此为基地,直插瑞典后门,或者威胁德国人在挪威的港口。</P>

小胡子这一判断,十分准确,因为在1944年,苏联人确实这样做了,佩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作为一处规模明显小于其他战线反击的战役,也因为这一重要战略原因,位列十次斯大林突击之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