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战役发展(2 / 2)

好吧,这其实是德军顾问团,再次将德军的严密的组织能力,套在了罗马尼亚军队头上。</P>

法尔秀地区的罗马尼亚军队停止攻击,完全是因为之前撤退时,跑的最快的罗马尼亚集团军司令部,在发出混乱的转进命令后,就立即停止工作跑路了。</P>

这直接导致法尔秀地区的罗马尼亚军队,先收到奇怪的撤退命令,然后又因为根本无法联系到指挥部,错误判断了局势。</P>

只是停止进攻,而不是直接转进,已经是驻法尔秀地区的德国参谋顾问,发挥三寸不烂之舌之后的结果了。</P>

并且,如果不是驻集团军指挥部的德国顾问,通过内部联络的方式,得知此事,并询问罗马尼亚指挥官。</P>

罗马尼亚的集团军指挥部,可能真的要等到,指挥部一路从索寞瓦跑到多瑙河西岸防线。</P>

然后从行军状态转变为工作状态,重新恢复与各部队的联络,才能发现这种乌龙事件。</P>

于是,在德军顾问的极力要求下,觉得多少有些丢了面子的罗马尼亚军队。</P>

放弃了一路跑到多瑙河西岸的想法,转而重新在索寞瓦外围,建立针对多瑙河三角洲的防线。</P>

并再次开始组织针对伊兹梅尔地区的攻势。</P>

不得不说,罗马尼亚人这次虚晃,除了代价比较大外,确实是将步兵第14军的防线成功扯动了。</P>

毕竟苏军想破脑袋也想不通,有人使诈装跑路,跑的和真的一样。</P>

特别追击罗马尼亚军队,几乎冲出多瑙河三角洲的“图司机”,在发现罗马尼亚军队居然刚好卡在,红海军炮塔射程外重新开始建立阵地后。</P>

也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观察罗马尼亚人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高人指点。</P>

……………………</P>

战地时间1941年6月25日18时</P>

在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重新恢复攻势的同时。</P>

因为两翼进攻均遇到极大困难,而收到加强攻势命令的德军,开始在中部战线发狠了。</P>

德国步兵成功抓住,苏军装甲部队因为后勤问题,被迫后退休整的空窗期,发动了对步兵第48军防线的进攻。</P>

同时德国空军也依靠更加系统的空中管制能力,在持续了大半天的空军混战中,占得上风,为48军提供空中掩护的苏联飞机,逐步被赶出最为关键的空域。</P>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兵力优势的德军,已经坚持了大半天的步兵第48军防线开始动摇,并很快被多处突破。</P>

等到时间接近黄昏,机械化第18军的坦克师,再次通过侧翼攻势,阻止德军的快速推进时。</P>

德第11与第30步兵军的前锋已经将战线推进了数公里。</P>

连带罗马尼亚第3军也开始向别利奇方向运动,试图掩护德军进攻部队侧翼。</P>

对此,面对超宽的防御正面,兵力严重不足的南方面军司令部,只好向位于后方的步兵第55军下达增援命令。</P>

双方第一日的大规模战斗,在夜色降临后逐步停止。</P>

………………</P>

傍晚苏德双方指挥部,都开始研究如何解决当前的糟糕情况。</P>

对于德军来说,第一日的推进远远没有达到预期。</P>

超出预料的苏军坦克部队,和北翼苏军离谱的阵地建设,似乎都是第11集团军无法单独应对的问题,再加上罗马尼亚人,不在德军眼皮子底下的部队搞的小动作。</P>

让朔贝特觉得,在第一装甲集群推进到,能够威胁罗马尼亚战线苏军侧翼的位置前,提前发动攻势完全就是个错误。</P>

但现实的窘况,又逼迫朔贝特和他的参谋们,哪怕是为了稳住罗马尼亚人,也必须想出一个维持攻势的办法。</P>

只是在西欧和巴尔干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局面的德军参谋们,暂时还没有学会,未来德军在东线勉力进攻的套路。</P>

面对如此问题,最终也只能给出继续集中兵力,寻找苏军防线薄弱处的敷衍式策略。</P>

这让朔贝特成了,第一个对“巴巴罗萨”计划可行性产生严重动摇的,德军集团军级指挥官。</P>

而对于苏军来说,第一日的战斗也谈不上表现良好。</P>

首先是,中部防线可能无法完全挡住德军的攻击,虽然是方面军司令部早有预料的。</P>

但防线动摇是因为,己方后勤组织出现问题,却是方面军司令部无法接受的。</P>

为此,作为第一个有时间,在战争一开始就审视,苏军众多根本问题的方面军级司令部,又一次开始酝酿足以改变整个苏军的组织架构的改革。</P>

当然,相比这种根本无法快速解决的事情,方面军司令部,更为关心的是,南翼被寄予厚望的空降突击,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现实问题。</P>

对此,司令部内部已经分成两派,一派认为,空降突击已经失败,应当立即停止此类冒险行动,将力量收缩回来,以填补南翼力量薄弱的防线。</P>

保证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守住边境防线的命令能够顺利完成。</P>

这种认识对于这一时期的苏联军官来说,几乎是本能反应。</P>

另一派,或者说,此前一力推动这一计划执行的秋列涅夫大将,却坚持认为,只有依靠主动出击,牵扯敌人,才能让需要防守超宽正面的第9集团军,坚持更久。</P>

只是第一次行动的结果不佳,让大将同志,很难说服军事委员们,继续支持自己的“冒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