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世家的鄙视链(1 / 2)

“贤侄为何这般说?”</P>

卫无缺有些无奈,长辈垂询,不能不答,只能尽可能避免刺激祖父,字斟句酌地道:</P>

“世叔,明相行事虽每每出人意表,甚或惊世骇俗,但逻辑其实是严谨的,关键在于总能唤醒旁人不意之力量形成压倒性态势。</P>

开科举的事,天下热议得已经很透彻了,毋庸赘言。</P>

这开运河,其实是天下众望所归的,关键只在于信不信,而没有多少人真的反对。</P>

拿捏江东,人所非议者,多聚焦于时机,至少在洛都乃至中原没有人认为不该管。</P>

拿捏读书人,虽说手段值得商榷,但其实那些读书人中的败类本身也是为夫子们所不齿的,最终所求的,为天下谋划十年规划,其实也是读书人中佼佼者们义不容辞的公责。其他政治效果,只是附带的。是以夫子们一开始就注定不会顽固不化,就只是心气不顺罢了。</P>

北伐之事,陛下乃兵事大家,其中利害,毋庸赘言。明相若能令陛下放下执念,便能促成退兵。当然,北燕首先低头是必须的。”</P>

卫无缺一口气说这么多,已经是极为罕见的了。他没说或者不敢说的是,明相一下子铺陈如此大的摊子,恰是踩准了皇帝也开始急功近利的心思。不然十八岁的相国有什么必要如此操切呢?</P>

卫忠先若有所思地摆弄着茶碗,冯德光则捋着短须,深以为然地微微颔首,笑道:“贤侄虑事也是极周全极有见地的,不知眼下关中局面,可有见教?”</P>

卫无缺赶紧起身称不敢,坐下后才斟酌着道:“小侄以为,世叔不若待陛下凯旋后再做定夺也不迟。”</P>

冯德光微微一愣,旋即苦笑不已。</P>

卫忠先没好气地责怪道:“你这出得什么馊主意?那小子不是关中人,自是可以为所欲为。真等陛下凯旋,可就晚了!”</P>

等着等着,五万大军就上门了:朝廷封赏给俺们的地呢?!</P>

姜云逸在关中没有利益,自是可以耐心等候。冯德光可是关中利益代言人,如果敢这样做,肯定要遭受巨大质疑。</P>

冯德光揉了揉胀痛的脑门儿,无奈地道:“执政者,岂可如此蛮横?便是不敢不从,但人心哪能服气?”</P>

卫无缺并不顶撞,朝廷派大军去公田上屯田,一点毛病没有。大仆正肯定是懂得这个道理的。</P>

反正明相一贯的逻辑都是朝廷的决定不容质疑,要自己看开些,多往好处想,努力说服自己。</P>

全天下上田都是极少的,十年前被族灭的关中公侯可是足足有八万亩上田,明相一亩也没要,这次割下来的肉,也不超过三成罢了,这分寸拿捏得也是极精准的。</P>

送走了大仆正冯德光,卫忠先又扯着孙子回屋,皱眉问道:“关中那帮家伙好脸面人尽皆知,肯谈已经极给面子了,那小子凭啥还要打人家脸?”</P>

卫无缺一本正经解释道:“阿祖,这天下一盘棋可不只是说说,各自为政以后肯定是不可能的了。”</P>

卫忠先愈发诧异地问道:“啊?这不仅要人家的地,还要人家低头?百依百顺?关中那帮人,虽然没啥大本事,但每每以大周正统世家自居,真要闹到武装清田,关中固然要吃大亏,但朝廷也是要大失人望的呀?”</P>

卫无缺斟酌着道:“阿祖,姜氏才是公认的大周第一世家。昔年世祖强行削了前周勋贵的爵,他们可是跑去无邪公那里哭了好几年。”</P>

卫忠先闻言愣了好半晌,终于回过味来,旋即半酸半不屑地撇撇嘴:“无邪公终究只是姜氏庶出。”</P>

酸完之后,却见孙子既不顶撞,也不附和,不由有些无趣。</P>

昔年旧都破碎,四百世家嫡系几乎被匪军杀绝,而今这关中豪族有几个敢说自己是嫡传正统的?</P>

齐国公仍姓姜,两周开国皇帝认证,天下只此一家。</P>

卫氏也算是二百年名门了,举止礼数都有积淀,但和关中那些头部豪族相比,总感觉还是差点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