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 公议《大周帝国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敢问,《纲要》中云:‘构建以水网为主、官道为辅的交通网络’,多山之地,既通不了水道,官道修建也极为艰难,也在朝廷交通网络规划之中么?”
并州官员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立刻引起许多老边穷地区的关注。
朝廷明显要有大动作,却不带他们玩,这怎么能行唻?
前排的姜云逸赫然出列,负手而立,笑容和煦地道:
“各位莫要心急,让一部分基础好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发带动后发,最终实现共同繁荣,这是既定国策。
只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段一段的修。
本相保证,便是蜀道十八盘,朝廷也一定下决心打通它。
博物院马上进行立项,就算不能很快开工,也一定先把勘探工作做起来。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也一定要把这件事做成。
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大周的每一个角落,都要以各种方式勾连起来。”
听闻如此说法,老边穷地区的代表皆是苦笑不已,只是明相难得如此和风细雨,又不好太过苛求,苛求大概也没个锤子用。
姜云逸补充道:“先发的地方当然要为社稷做更多贡献,朝廷财赋当然要多从富裕地区收取,对暂时无法大力投入的地区,要给各种优待政策。”
老边穷地区的官员们这才神色稍霁。
“敢问明相,《纲要》中云:‘构建以石炭为主多种能源为辅的新型能源体系和供应链’,我江南之地多山林、少石炭,不能因地制宜么?”
这次是严东吴提问,分量自是不言而喻。
姜云逸坦然道:“严相,如此安排主要有三个考量。
其一,木炭的综合效率远低于石炭,木改石是大势所趋。运河贯通后,北炭南下将不是太大问题,也主要支撑江南城镇人口消耗,乡间小农仍可自行其是。
其二,能源不只是老百姓家取暖做饭所需,未来的工业发展尤其是重工业将消耗大量能源,这是木炭无论如何也无法支撑的。重工业,将主要在北方靠近石炭产区的地方发展。
其三,树砍多了不利水土保持,关中北部山区就是前车之鉴,导致了黄河泥沙过大和济水枯竭。”
严东吴微微颔首,又道:“听闻运河贯通后,南货北上要收税,北货南下却免税,是何道理?”
南方的官员显然都无法接受如此不公的方式。
姜云逸肃然道:“严相,大周万里河山,南北东西差异巨大,朝廷施策的主要逻辑在于凝聚共识、平衡差异、安排分工协作。
江南商业强于北方乃是长期历史事实,尤其未来开海以后,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说独领风骚也不为过。
如果放任不管,必然导致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掌控社稷命脉,其程度和烈度,较之过去吴郡对江东各郡的宰制,有过之而无不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朝廷决不允许东南之地宰制朝纲,这是最重要的政治红线之一。
但有妄图逾越者,朝廷将毫不迟疑、毫不手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社稷稳定。”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