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重新认识粮食(叁)(1 / 2)

“明相,这个寒冷期大概要持续多久?”

姬十三忽地问出一个颇为关键的问题,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姜云逸道:“陛下,臣也不知,气候变化是相对缓慢的,可一旦变化,就会持续较长的时间,或许几十年,或许几百年也未可知。”

姬十三脸一沉,他有生之年大概都要处于寒冷期了。

被老婆欺负,被明相欺负也就算了,连老天爷都来欺负咱?岂有此理?

姜云逸又补充了一句:“所以,如果冬天更加寒冷难熬,那么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就是必然之事了。

去岁那场北伐,至少给我们争取了三五年的缓冲期,解决草原问题,宜早做打算。”

众人神色皆是凝重不已,这些问题缓慢变化的问题,寻常人根本不易察觉,更不要说将其关联起来了。

可一旦串联起来,整个世界都豁然开朗了。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影响粮食生产的各方面因素中,土地所有制与粮食分配制度就是生产关系的核心部分。

如果其过分集中于少数大户手中,我们是不能指望老百姓有生产积极性的,他们从事生产的唯一动力就是怕饿死。

生产工具,包括各项水利措施、抵御天灾、调节自然资源的各种手段,都是生产力的主要发展方向。

当然,作物改良育种也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大家都是专门学过的,此刻拿来解读粮食生产各要素,就显得格外切合实际了。

“第三个问题,也是牵扯最广泛、最复杂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粮食?”

众人赶紧收摄心神,屏住呼吸。

“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考量这么几个因素,如果有补充,请务必提出来。

如果决策的底层逻辑不周全,后果是难以估量的。诸位未来治政,务必绷紧这根弦,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集思广益是稳健施政的不二法门,当然,要去征求真正懂行之人的意见。”

姬十三道显然是刚才没找到机会报复心气不顺,立刻道:

“明相决策,似乎就没集思广益过。”

众人也都神色怪异。

姜云逸淡然道:“陛下,臣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但臣只是特例。

待臣江郎才尽,自然就会集思广益了。”

姬十三好奇地问道:“明相才华绝世,竟也会有用尽的一天?”

姜云逸道:“二十年内应该不会。”

有人皱眉,有人吃惊,有人复杂,对这个回答显然不一而足。

姬十三愕然了一下,旋即苦笑道:“朕甚至不知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姜云逸却肃然道:“陛下,一人之力终究是有限的,这不是治国长久之道。

待工业化大规模展开,大周踏破四海后,国事之繁杂、高深会超乎现在想象。

在各个领域,都要培养一批忠诚可靠能干的高端专业人才,以备决策咨询。”

姬十三神色郑重地点点头:“明相正解。”

“言归正传,第三个问题,仅就眼下而言,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