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九,项城东码头。
一艘百料运粮船上,跳下来一名青年,十九岁,相貌平平,气质稍稍有些呆,手里提着个食盒。
这青年叫陈平安,庐江临湖人,纯平民出身,二叔在县衙当书吏,此次随船押解去年的秋粮上洛,便安排他以帮闲的名义,随船去洛都渐渐世面。
不过,他自己别有想法,只是没敢跟二叔乃至家里人说,这趟是为了上洛赶考的。
前年朝廷开科取士的消息他也是知道的,只是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就没敢浪费盘缠上洛。
只是看了去年的的考题后,感觉可以试试,就缠着二叔随船来了。
新阳酒楼。
陈平安在门口稍作踟蹰,才鼓起勇气抬脚进去。
酒楼里面非常繁忙,几十息都没人招呼他,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眼瞅着就泄光了。
“客官要带什么吃食?”
柜台后打算盘的掌柜抬头问了一句,就继续打算盘。
陈平安赶紧抱拳道:“掌柜的,劳烦久久吃食一套带走。”
掌柜的这才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柱子,久久吃食一套带走!”
“客官且稍坐,马上就好。”
立刻有小二过来接走他手中的食盒,去了后厨。
陈平安就在柜台旁边找了个板凳坐下,半是好奇半是忐忑地观察这酒楼的场面。
临湖也不是小县了,但他却是临湖乡下的,只偶尔去县城办事、偷偷买书。
四名衣袍华贵的年轻士子,围着一张方桌,桌上摆了四荤四素,但四人都不怎么动筷子,一看就是锦衣玉食惯了的。
“黄兄经验丰富,这一路可得好好指点指点我等后学晚进。”
“刘兄谬赞了,败军之将、何敢言勇?丙申科举,大致考了一百四十分,肯定三千名开外了,哪里敢误人子弟?”
“五万士子,能近前三千已经高山仰止了!”
“哪里哪里!”
“敢问刘兄,去岁法家经义压轴题‘德治乎?法治乎?’,满分答卷破题说‘法不外乎人情,此情乃群情,非私情也’,愚弟实在是不明,此题论的是德法何者为重,扯到情上不是跑偏了么?”
一名十七八岁的年轻士子好奇地问了一句,那位被群星拱月的黄姓士子皱眉沉吟道:
“此解妙就妙在一个情字上,治国之道,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四个字:人情世故!”
“黄兄高见,愚弟佩服!”
“黄兄解得妙,妙极!”
噗嗤!
听到这里,陈平安实在是没绷住,噗嗤笑出生来,感受到四道不善的目光投射过来,立刻脸色一白,赶紧低下了头。
“你笑甚么?”
那位提问的十七八岁的士子最是气盛,霍然起身,指着陈平安就大声质问,显然是不肯善罢甘休。
被群星拱月的黄姓士子却赶紧扯了扯他的衣襟,劝道:
“李贤弟息怒,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李姓士子却不肯罢休:“我等在这里讨论学问,这贱役竟敢搅扰,若是在我海昏,必定叫他好看!”
见惹恼了人家,陈平安有些麻爪,想跑又不敢舍了那久久吃食。
那可是二叔吩咐他给负责押运的庞主簿专门点的午饭,就是为了叫他能多在庞主簿面前露个脸,好有机会进县衙做个文书帮闲
陈平安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