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空降(2 / 2)

公司不黄了 用户10266842 2452 字 10个月前

4、用户数据丢失或破坏</P>

5、内存泄漏,系统无法登录</P>

6、其他导致功能无法测试的问题</P>

2级bug:(严重错误)</P>

1、重要功能不能实现(例如:用户所要求的功能缺失,该有的页面未实现,逻辑不</P>

通,重要图表数据未开发,等)</P>

2、错误的波及面广,影响到其他重要功能正常实现</P>

3、非常规操作导致的程序崩溃、死机、死循环 (非常规操作:用户使用软件时不会进</P>

行的操作)</P>

4、系统中数据保存后数据库中显示错误</P>

5、密码明文显示</P>

6、页面无显示白屏,无数据</P>

7、地图数据和图表数据不一致</P>

3级bug:(一般错误)</P>

不影响产品的运行、不会成为故障的起例如:列名与列名下的内容不一致</P>

3、查询错误、数据错误显示</P>

4、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端进行控制;(格式显示,如登录和注册中的格式判断可</P>

由前端判断)</P>

5、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P>

6、边界条件错误或者未做限制</P>

7、系统未做优化,数据页面加载慢,操作卡顿之类(性能层面问题)</P>

8、兼容性问题(分辨率,系统版本等等)</P>

4级bug:(界面问题)</P>

程序在一些显示上不美观,不符合用户习惯,或者是一些文字的错误</P>

1、界面不规范</P>

2、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P>

3、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P>

4、界面存在文字错误</P>

5、操作时未给用户提示</P>

6、文字排列不整齐等一些小问题</P>

5级bug:(建议性问题)</P>

1、对于产品设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P>

2、对于产品界面优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P>

3、对于产品需要优化增强用户体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P>

四、bug的优先级</P>

1. p1: 即“马上解决”,优先级最高,应立即修复的问题,要求开发人员必须立即修</P>

改这条bug,一般是指该缺陷导致程序完全不能满足产品的需求,基本功能明显未</P>

实现或不可用,阻塞了测试流程与进度等。</P>

2. p2:即“急需解决”,表示问题的修复很紧要,很急迫,关系到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P>

能否正常使用,包括功能、数据,或者其他的一些比较着急的需求。</P>

3. p3:即“高度重视”,表示有时间就要马上解决,主要是指系统实现的功能与预期结</P>

果要求较大,但不影响其他功能和主要的核心功能。</P>

4. p4:即“正常处理”,按照个人计划处理就行,主要是指界面,交互和一些特别小的</P>

功能出错,但是可以跳过此类bug继续进行测试。</P>

5. p5:即“低优先级”,一些可修改或不可修改,或者是还不确定能否修改成功的</P>

bug,不影响用户体验使用,不过修改了最好,一般如果要修改且时间来不及可以</P>

在后面的版本更新中再进行修改即可。</P>

备注:严重性和优先级并不总是一一对应。有时候严重性高的软件缺陷,优先级不</P>

一定高,甚至不需要处理,而一些严重性低的缺陷却需要及时处理,具有较高的优</P>

先级,视具体情况而定。</P>

bUG等级分类参考</P>

一.bug等级分类</P>

1.崩溃:阻碍开发、测试工作;造成系统崩溃、死机、数据丢失;主要功能、基本模块丢失、一级菜单不能使用;</P>

2.严重:功能设计与需求严重不符;数据数值计算出错;程序接口调用出错;</P>

3.一般:功能未实现但不影响使用;操作时间较长;数据库表字段过多;页面样式(如错别字、界面格式不规范、页面显示重叠、不该显示未隐藏、描述不清楚、提示语丢失、文字排列不整齐、光标位置不正确)</P>

4.次要:页面建议性问题不影响正常使用;用户体验感觉不好;</P>

(注:对应禅道类型严重程度1.2.3.4)</P>

二.bug状态</P>

1.待处理:测试人员与网站使用人员发现问题提交的状态。</P>

2.已确认:由开发人员确认。(此步可省略)</P>

3.已处理:经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讨论确认bug,修改后未验证。由开发人员来设置。</P>

4.已修改:测试人员验证bug已修改。由测试人员来设置。(在禅道关闭bug)</P>

5.仍存在:测试人员验证bug修改不通过。由测试人员来设置。(在禅道激活bug)</P>

6.暂不处理:当前版本不作修改,后续版本再作处理。由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讨论后设置。</P>

对于外包或其他按照缺陷类型与缺陷等级来评估软件质量的企业,提交缺陷报告时,准确定义缺陷类型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列出了常见的几种缺陷类型,分别为功能缺陷、逻辑缺陷、数据问题、界面问题、兼容性问题、环境问题、性能类缺陷、需求缺陷以及变更问题。提交缺陷报告时,依据不同类型的缺陷提交,再辅以完整附件与初步定位问题的结果分析,更有助于提高开发人员修复缺陷的效率与质量。(提升开发人员的效率,也正是测试人员展现自身附加价值的一种能力~~)</P>

1 功能</P>

影响了重要的特性、用户界面、产品接口。如功能错误、功能缺失、功能超越、需求二义性。</P>

2 逻辑</P>

不符合业务逻辑。如:分支不正确、重复的逻辑、忽略极端条件、不必要的功能、误解、条件测试错误、循环不正确、计算顺序错误、逻辑顺序错误</P>

3 数据</P>

影响数据输入输出,数据边界、范围。如:数据保存错误、数据单位不正确、数据维数不正确、数据范围不正确、数据覆盖、外部数据错误、输出数据错误、输入数据错误、数据检验错误、精度不够、舍入错误、接口传递数据。</P>

4 页面</P>

人机交互特性:屏幕格式,确认用户输入,功能有效性,页面排版等方面的缺陷。如:界面风格不统一、屏幕上的信息不可用、屏幕上的错误信息、界面功能布局和操作不合常规、图片显示错误</P>

5 兼容</P>

软件之间不能正确地交互和共享信息。如:操作平台不兼容、浏览器不兼容、分辨率不兼容。</P>

6 环境</P>

由于运行环境引发的问题。包括测试环境、预发布环境、正式环境。环境类缺陷也需要重要排查,提交缺陷报告时,要备注好结果分析,是配置问题还是稳定性问题。</P>

7 性能</P>

不满足系统可测量的属性值,如:执行时间,事务处理速率等缺陷。由性能测试工程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