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车间内部,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贺卫国眼前上演着。
一些人对于眼前的“节能电冰箱”样品颇有微词,认为很难达到之前的预期,甚至有人说,这简直就是个笑话。但另外一部分研发人员却认为,之前的预期效果是能够达到的,只不过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实验与时间来研发而已。
对此,两拨人争执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身为“老板”的贺卫国却始终保持着沉默。
此时的他也就在纠结着,他的内心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但是思索许久之后,他还是决定给予研发人员更多时间。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其实也简单,那就是腾飞电冰箱必须要走出自己的路来。
绝对不能一味的靠借鉴与模仿来生产。
一定得拿出属于自己的电冰箱。
至于研发经费与时间的问题,他觉得那都不是问题,不就是多花钱,多花时间吗!他还承受得住。
“好了!诸位专家都不要再争了!这样吧!我再大家一个月时间,经费的话再拿十万,大家继续努力,不要有心理负担,失败了都算我的!”
…………
对于研发受阻一事,贺卫国虽然有点意外,但也没有过多关注,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地推”之上。
虽然如今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但是经过刘志国与周保军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的“地推”之下,腾飞电冰箱的销量再次暴增起来。
很快到了十一月底时,腾飞电冰箱的销量就突破了八万台。
这个销量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而且随着腾飞电冰箱销量暴增,许多提供零部件的厂商也开始主动找上门来。
对于腾飞电冰箱厂来说,这就等于有了更多选择,虽然许多时候,原材料还是有限制,但零部件采购已经没有多少问题了,至少已经没有人会卡腾飞电冰箱厂的脖子了。
而且随着销量暴增,厂里的流动资金也已经突破两千九百万。
至于利润,也已经突破了一千八百万大关。
这么多钱,贺卫国自然不会放在银行里。
他一方面再次给厂里的工人增发工资与福利,一方面打算启动新的项目。
那便是建立自己的电器销售渠道。
说得更直白点,就是腾飞电器专卖店,或者叫腾飞电器专卖商场。
这次可不是在沅水县那般小打小闹了,而是在全国各地开设腾飞电器专卖商场,至少每一个省级城市必须要有一家大型的店面。
初步估计总投资在三百万左右。
别看三百万挺少的,但要放到什么时候,如今可是八十年代,三百万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
何况,在魔都与羊城二地,已经设立有腾飞分部经销点了,只要再设立专卖商场,根本不愁腾飞电冰箱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