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玟没有后人,又早已作古,这笔银子要补给谁?</P>
到底是谁要出来闹事?</P>
赵元璟问兵部尚书:“户部给的军需,不够用吗?”</P>
兵部尚书暗骂倒霉,他才被提拔起来没几年,这些陈年旧账与他何干。</P>
又不是他做主欠下,现在却是要他来收拾烂摊子。</P>
“军需开销大,是有些吃紧。”</P>
他说的语焉不详,赵元璟却是不买他的账。</P>
“朕,不曾听说军需短缺,可是另有隐情?”</P>
兵部尚书隐晦的说:“物价时涨时跌,物资稀缺的月份,价钱涨至太高,便有些不凑手。”</P>
底下办事的官员做假账,吃回扣,都是常有的事。</P>
朝廷卖出的东西是贱价,买入的物品都是天价。</P>
就像四文钱一个的鸡蛋,卖进宫里,那就得翻个成千上万倍。</P>
户部批的预算,原本是足够的。</P>
底下的官员们谁不想贪一点,多番操作下来,哪里还够用。</P>
便是还够用,那也要拖欠供货商的银子。</P>
不然,怎么让户部多批银子。</P>
那些高价供货的商户,已经赚的盆满钵满,这笔欠款能追回就追,不能追回,就当结个继续合作的善缘。</P>
所以,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官员,因为欠商户的烂账翻过船。</P>
可,问题来了。</P>
庆玟与那些普通,有靠山的商户不一样。</P>
她是赵高祖和女皇跟前的红人,她在世时,那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P>
宫里年纪大些的宫女内侍,高门里的老夫人,应当还有不少她的故交。</P>
这些欠条能送到皇帝手里,经办这些事的官员,怕是会不好过。</P>
有些官员,甚至还与他们府上,有较为密切的礼尚往来……</P>
“一支军队有多少人?”赵元璟问兵部尚书,“朝廷的在编军人有多少?”</P>
兵部尚书汗颜,不敢再分神想庆玟,端正态度回答他的问题。</P>
“最少的军队人数约在八千到一万,人数最多的是镇西军,大概有四十多万,朝廷的在编军,总人数在二百多万。”</P>
赵元璟摩挲着拇指上的玉扳指,女皇朝鼎盛时期,朝廷的在编军人数,在一百五十万左右。</P>
镇西军常驻军二十万,征讨西凉,曾征过一次兵,总人数大约在三十万左右。</P>
他登基后,西边境战事频发,朝廷又数次征兵。</P>
如今西边域稳住,他想削减镇西军的开支,承恩公和裴世净却是不肯。</P>
他寒着俊脸不出声,兵部尚书紧张到头皮发麻。</P>
减去战损阵亡,镇西军竟还有四十多万人。</P>
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在吃空饷,恐怕就只有裴家知晓了。</P>
皇帝之前就透露过,削减镇西在编军的意思。</P>
现在拿出一叠,兵部与各军官员,打出年代久远的欠条。</P>
是在动削减在编军的念头,还是想动裴家?</P>
“该如何做,想是不用朕说,自去办吧。”</P>
户部尚书还欲再说,进宝立马出言制止。</P>
“二位大人,请吧。”</P>
户部尚书苦着脸,跟随他走出御书房,待走出数丈,终于憋不住开口。</P>
“宝内监,圣人究竟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