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P>
陈灏愕然,懵逼道:“尊嘟假嘟?”</P>
“这个事情没有个定论,《我们太太的客厅》这篇文章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林徽因送醋这回事,我后续也查过,居然未见于任何人口中笔下,都是一个非当事者的口述流传着。”</P>
“这样子啊。”</P>
见陈灏似懂非懂的样子,顾南溪干脆继续讲述。</P>
林徽因的前半生与三个男人纠缠不定,而且这三人都不简单,分别是着名诗人徐志摩,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着名哲学家金岳霖。</P>
时间线要从1930年的秋天说起。</P>
那时候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两年,正在东北大学执教,因为林徽因身体不好,便回到北平的香山养病。</P>
这时候的徐志摩正好在北平工作,于是就频繁来香山探望林徽因。</P>
这一举无疑引起冰心的反感。</P>
毕竟一个是有夫之妇,另一个是有妇之夫。</P>
五四运动虽然把冰心震上了文坛,却并没有使当时的她思想焕然一新,她的思想里,依然存留着相当的旧传统。</P>
且林徽因回到北平后,每周六都会在梁家举办文化沙龙,那时候能参加这个文化沙龙的可谓是民国文化界的精英了,譬如:</P>
梁实秋、沈从文、胡适、卞之琳、金岳霖、萧乾、徐志摩等都是林徽因的座上宾。这些文化精英们在一起,谈天论地,讨论文学和艺术,朗诵中外诗歌和散文。</P>
直到1933年9月27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二期(直至第十期)开始连续刊载的冰心的着名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P>
一时间,平津文学界震动!</P>
不久,传遍全国文化界。</P>
小说里有这么两段话:</P>
“我们太太,是一个受男人环绕,爱出风头,工于心计的女人。”</P>
“在一切有名的太太里,她长相最好看,她为人最风流豪爽,她客厅的陈设最讲究,她请客的次数最多,请客的菜和茶点最精致丰富,她的交友最广。并且她的丈夫最驯良,最不碍事。”</P>
然后当时很多的媒体高潮了,把文中出现的人物一一与现实对号入座。</P>
比如“诗人”是徐志摩,“哲学家”是金岳霖,“艺术家”是……</P>
具体问题放到具体历史文化背景去具体分析。</P>
1933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P>
1月,东三省早已沦陷,日军越过山海关,侵袭热河。</P>
3月4日,攻占了承德,随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由此展开了中日首次大规模鏖战。</P>
史称,长城事变!</P>
5月31日,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举国哗然。</P>
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协定,几乎默认了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P>
然后在这东北沦陷,国难当头的时候, 当时仍有一批“太太们”歌舞升平,呈现出一幅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景象。</P>
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孕育而生。</P>
当然,很多媒体说这篇小说里“太太的客厅”暗指在梁林夫妇家每周六举行的文化沙龙。</P>
“其实,这篇小说跟林徽因举行的文化沙龙还是有些关系的。”</P>
顾南溪沉吟了下,继续说道:“文学中有文学剪裁的概念,冰心是问题小说名家,也是此中高手。”</P>
“也就是借用林徽因的客厅作为一个框架原型,以她瓶装旧酒。”</P>
“全文以下层女工们的视角,来看待「太太」,说明「我们太太」是一个明显的群像与象征暗示,并不是某一个「太太」。”</P>
“太太无名,宾客们也无名,共同构筑了一幅交杂的群像,这是一群完全符号化的人物,反应的是当时的社会和时代。”</P>
顾南溪颇有些无奈道:“硬要说冰心讽刺的是林徽因的话,那着实有些狭隘了。”</P>
“问题小说就是以小说的形式参照现实,对社会的某些弊端和现象进行批判,并重新思考人生问题的一种体裁。”</P>
“我懂了,所以冰心的本意还是讽刺这个现象并不是一个人?”</P>
恍然大悟的陈灏说完,脸色也多了几分古怪。</P>
虽说冰心写的是问题小说,以林徽因的文化沙龙为瓶装着旧酒,但未尝讽刺的人群里没有包含林徽因等人。</P>
很多营销号只单独阐述林谢两人的恩怨,却只字不提时代背景。</P>
1933年的长城事变及塘沽协定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以日本的狼子野心,必然染指华北,继而进犯中原。</P>
历史的走向也的确如此。</P>
在那种情景之下,冰心写出这一篇小说并不为过,也更能说明冰心的爱国。</P>
在这时,一直默默聆听的姜雨晴忍不住道:“南溪姐,可是网上不是还说抗日时期冰心去重庆当官,还让军用飞机运送她的席梦思大床和家具吗?”</P>
“这个其实也是诬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