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秋水山庄和岳王庙(1 / 2)

骑行的第一段是北山街。</P>

北山街是西湖周边唯一一条历史街区,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P>

沿着北山街骑行,会发现右手边有很多人文古迹。</P>

“蒋经国旧居、浙赣铁路旧址、润庐、如庐、抱青别墅……”</P>

陈灏一边骑车,一边念着刚刚路过的这些民国风格的建筑。</P>

不由得有些感慨。</P>

这些小楼今天看来极为普通,但在上个世纪初可是最为时髦的建筑群体。</P>

一座座中西结合的民国建筑,与当年杭州城内粉墙黛瓦的传统江南院落风格迥异。</P>

而且这些住宅或别墅的主人,在当年都是风云人物。</P>

比如坚匏别墅的主人是江南首富湖州南浔刘镛之子刘锦藻。</P>

还有眼前这栋“小”楼。</P>

说是小楼,可实际上并不小。</P>

外面是白灰色的围墙,中央是铁门,门上写着“秋水山庄”四个字,右侧还有门牌号“北山街56-60”。</P>

(北山街-秋水山庄)</P>

看起来挺朴素的,但里面的装饰却极富中国特色。</P>

细格窗棂,雕花栏杆,清水砖砌的花窗围墙,尤其是小楼身后的庭院,仿造《红楼梦》怡红院格局——有曲池、假山、花木、小径、石桌、石凳、亭廊,幽雅宜人。</P>

两人停下车,陈灏想起查资料时看到的内容,不由对顾南溪考量道:“南溪,你知道这秋水山庄是民国哪位文人所建吗?”</P>

“史量才。”</P>

“诶,你怎么知道?”</P>

“我不光知道,我还住过里面。”</P>

没错,这个秋水山庄是史量才所建。</P>

史量才是何人?</P>

看过《觉醒年代》的同学们应该知道。</P>

史量是上海报业巨子,《申报》的主人兼总经理。</P>

在“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申报》也在他的主持下,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P>

作为一名报业人,史量才不同于现在的某二流报纸。</P>

他认为报纸是民众的口舌,要为人民说话,才站得住脚。</P>

也正是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1934年10月,被果党特务暗杀。</P>

史量才曾在杭州读书多年,毕业于杭州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这栋小楼便是以其妻子人沈秋水的名义修筑的。</P>

只是,这个还能住?</P>

“秋水山庄对外开放?”陈灏错愕道。</P>

“当然,”顾南溪点头道,“现在的秋水山庄是属于新新饭店的一部分,里面有11间客房,每个房型都有专属的名字。”</P>

“那价格应该不便宜吧?”</P>

“好像是一万一两千的样子。”</P>

“还行,过几日我们也来这里体验几天!”陈灏蠢蠢欲动道。</P>

虽说功课做得不齐全,但是能住进去还是很值得的。</P>

出去旅游,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入住这种具备当地特色的历史古建筑才有意思。</P>

价格对普通人来说确实贵,住一晚就是两三个月的工资。</P>

两人继续向前骑行,这一次轮到顾南溪考量陈灏了。</P>

“秋水山庄不是属于新新饭店嘛,那你知道新新饭店的‘新新’二字源自哪里吗?”</P>

陈灏看着骑在自己前方的顾南溪,激起了他的好胜心。</P>

他仔仔细细地在脑海里搜索“新新”和“新新饭店”两个关键词,奈何网上查资料的时候真没注意到相关的信息。</P>

半晌后,陈灏瘪着嘴,挫败道:“不知道……”</P>

顾南溪听着这声音,扭过头一看陈灏的脸色后,嘻嘻一笑。</P>

“‘新新’二字取至《礼记·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P>

她接着讲述道:“新新饭店诞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蕴涵着新社会、新时尚,既指新旅店,又指面貌永远保持新鲜的意思。”</P>

“像美国哲学家杜威,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还有朱家骅、于佑任、李叔同、徐志摩、巴金、胡适、张元济、刘子衡、鲁迅、茅盾、郭沫若、丰子恺、华罗庚等众多政要和社会名流都居住过新新饭店。”</P>

陈灏听着瞠目结舌。</P>

好家伙,这报的人名里面,基本上没有普通人,全是大佬。</P>

“新新饭店”这个名字,听起来俗不可耐,谁知还有这样的来源,又是长脑子的一天了。</P>

继续前行,一路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民国建筑。</P>

一步一风景,一景一传说。</P>

北山街如同半部民国历史,至少一半民国名人来过这里,有不少还层在这里定居。</P>

既可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也堪称“民国建筑博物馆”。</P>

但最瞩目的是曲院风荷和岳王庙。</P>

北山街80号,岳王庙。</P>

这里是民族英雄、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长眠之地。</P>

陈灏与顾南溪把小红车在外面还了后,从南门进入。</P>

需要注意的是,岳王庙是付费景点,25元一位,倒也不贵,70岁以上的老人和未成年人是免费。</P>

岳王庙共分为:忠烈祠、启忠祠、墓园三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