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无常,大肠包小肠。</P>
几天前,贾瑚还在为贾珍落网叫好,感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P>
几天后,贾珍就被放了回来。</P>
贾瑚:……这踏马都行?</P>
无语他妈给无语开门,无语到家了!</P>
连边境走私里通外国都能被饶恕,简直离谱好叭!</P>
贾瑚不禁怀疑,贾家难道真有什么气运在身,不到时候死不了?</P>
那是不是就说,林黛玉依旧逃不过早夭的命运?</P>
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则,贾瑚暗戳戳出手了。</P>
太显眼的目标不宜轻动,但不显眼的可以动。</P>
于是贾敬死了。</P>
这位太上皇时期的举人,先太子东宫属臣,被迫出家修玄,被迫成为贾瑚的金主,最后被迫为验证真理付出了生命,给“不得已”的人生划上了不甚完美但还算圆满的句号。</P>
果然,实践出真知,事实证明,不到时候,宁荣二府的人也是能死的。</P>
贾瑚一动手,让本就不富裕的宁国府再次雪上加霜。</P>
宁国府原来是富裕的,但架不住能造啊!</P>
荣国府不富裕,省亲别院的修建,宁国府被迫出了更多的银子。</P>
而且太上皇和景德帝也没有那么好心,白白赦免贾珍。</P>
太祖皇帝出身布衣,没有任何家族势力,这就使得他不得不仰仗早年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这些功臣将领成为了他维护统治的基本盘。</P>
既是为了收买人心,也是为了体现天子一诺千金,说好了要跟兄弟们“苟富贵,勿相忘”,太祖皇帝便说到做到。</P>
以功封王者,只要不谋反,不降爵不夺爵,可以金赎罪。</P>
对于王爵以下的,如公、侯等,虽不像王爵可不降袭,但也有保命符,那便是:</P>
丹书铁券!</P>
如宁国公、荣国公等军功卓着者,有八公十二侯,共计二十家被授予丹书铁券,可免谋反以外的罪责。</P>
贾珍能安然无恙,主要就是宁国的丹书铁券起了作用。</P>
但也不仅仅如此,贾珍需要缴纳巨额罚金,景德帝还趁机勒令贾珍清还户部欠银。</P>
如此数举并行,宁国府能富裕才怪!</P>
宁国府全部的银子并不足以缴清罚金和欠银,贾珍只好一边变卖家产,一边四处借钱周转。</P>
景德帝才不管宁国府有没有银子,也不会管宁国府是卖是借,他只要银子就行。</P>
作为至亲,荣国府自然是逃不过宁国府。</P>
讲真,荣国府公账上是没钱,但荣国府的大主子,如贾母、贾赦、王夫人等,私人还是有的。</P>
但是吧,这钱不好掏。</P>
别说荣国府没有省亲别院这桩大事压着,就算没有,恐怕也不会借给贾珍,她们连修省亲别院都不想掏自己的私房钱!</P>
两府皆为贾,一家归一家,可谁不为自己考虑呢?</P>
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P>
为了贾家整体利益救宁国府可以,借银子门都没有!</P>
且不说这么多的银子贾珍哪年才能还上,单说同为贾家人,这钱借出去就不好开口往回要啊。</P>
贾母眼瞅着老了,宝玉眼瞅着大了,元春眼瞅着有皇嗣了,花钱的地方多着呢,都得早做准备,哪顾得上贾珍啊!</P>
恰此时有“省亲别院”之事,荣国府也能有理由拒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