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写个红楼快穿短篇的,但是想往逻辑稍微合理一些的方面靠,需要交待和展现的人物、情节、设定就多,一下子就写长了,一个故事写了快六十万字,说慢穿也着实有些太慢了,功力有限,实在惭愧!要是按照这个节奏,后面准备的知否知否的大宋、我反我自己的大清等几卷故事,加起来这本书得写到三百多万字,所以接下来得缩略支线故事,减少次要角色出场。辽国公和绛珠仙子的故事,争取在第三百章前完结。)</P>
又是一年冬。</P>
还是熟悉的那个码头,时隔经年,林黛玉故地重游,心境已然不同。</P>
彼时的她,丧母别父,连番打击之下,本就先天不足的身子更是雪上加霜,带着王嬷嬷和小小的雪雁离家入京,寄人篱下。</P>
现在的她,病灶已除,身体健康气色佳,有七八贴心姐妹,还有一个两情相悦、天子赐婚的心上人,更是诰命在身的敕封长乐县君。</P>
长乐,是圣上和表哥对她的期许,她没有辜负,如今的她,的确幸福安乐。</P>
谁能想到当初只是撩开轿帘匆匆一瞥看到的人,后来会成为未来夫君呢?</P>
缘之一字,当真妙不可言!</P>
今日再临码头,非为投奔亲友,亦非离京救父,乃为迎接。</P>
曾经被人迎接的林黛玉,如今也感受了一把迎接他人。</P>
“来了。”</P>
贾瑚手里举着简易望远镜说道。</P>
“哪呢?哪呢?”</P>
林黛玉手搭在额上,踮着脚张望,却什么也看不见,迫不及待的上手去抢望远镜。</P>
“我看看!我看看!”</P>
贾瑚把望远镜递过去,林黛玉拿起来怼到眼睛上,一边看还一边不停的问。</P>
“在哪呢?嗯……哦!我看到了!表哥,我看到咱们家的船了!爹爹好像没出来,没看到,我再找找……”</P>
人嘛,激动的时候难免就话多,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父亲,林妹妹也不例外的变成了小话痨。</P>
林如海调任入京了。</P>
林黛玉被破格敕封,关注度太高了,再在辽国公府住下去难免受到非议。</P>
自景德九年和贾瑚一起阴死盐商已近四年,新政已经捋顺走上正轨,林如海就接受了入京继续发挥余热。</P>
悬挂着“辽”、“贾”、“林”三旗的大船泊港入位,辽国公府的侍卫展幡围挡,隔绝视线,以便林黛玉现身。</P>
离别三年有余,林黛玉早已按捺不住再次相见的激动,林如海还未站稳,便如乳燕投怀一般扑了过去。</P>
“爹爹!”</P>
父女相见,相拥而泣。</P>
待平复心绪,林如海才含笑轻斥女儿:“如此失礼,成何体统。”</P>
林黛玉喏喏道:“女儿开心嘛,”</P>
林如海闻言没有再说,反而瞪了贾瑚一眼:“都是你惯的!”</P>
贾瑚:……怪我把你闺女养的健康开朗又活泼咯?</P>
好叭,谁让这是自家老丈人呢。</P>
贾瑚赔笑道:“林大人请。”</P>
林如海又瞪眼:“嗯?”</P>
贾瑚忙改口:“岳父大人请!”</P>
“嗯~”</P>
林如海应了,又说道:“还没成亲呢,这次就算了,下次注意。”</P>
“是是是,岳父大人教诲,小婿铭记在心,请。”</P>
林如海满意的点点头,这才迈步前行。</P>
林黛玉跟在后面,冲着贾瑚偷偷吐舌头:“羞羞羞~”</P>
贾瑚抬脚并肩而行,一脸理所应当:“这才哪到哪。”</P>
“不害臊。”</P>